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英军的进攻很快遭到阻遏。夜深后,敌军的抵抗加强了,逐渐增强的炮火向正在布雷区摸索前进的英军士兵、车辆和装甲车射击。除地雷场外,其他随处布设的地雷迟滞着英军的行动。沙漠中没有明显的地貌特征,烟尘滚滚不时将皓月掩蔽,坚守在防线后面的德意步兵经常给英军突然而猛烈的杀伤。穆尔少校的排雷工兵连描述了从埃尔萨山至米泰里亚山脊一路上的困难情景。
“当拦阻射击开始,新西兰步乒师开始进攻的时候,在那可怕的响声中几个地雷工兵看起来是多么孤单呀。但麦克米康却认为那响声有‘镇定作用’。沙尘还没有把月光遮暗。在第一地雷带之前有一个约2 公里宽的‘无人区’,第3 连的开路队来到离地雷带450 米远的地方,地雷工兵比尔·肖驾驶着装有沙袋的引导车。他们等待着侦察军官的蓝色信号弹,没有步兵掩护他们。穆尔后来说道:‘我们感到十分孤独而没有保护。’当他们到达地雷场边缘的时候,敌人把机枪转向他们,打了几发子弹,引导车被打中爆炸了。于是,约有10 分钟之久,他们成了敌人射击的目标。
20 分钟后他们又开始前进了,但这时麦克米康发现他的通信工具已不能使用。电话线被子弹打断,无线电通信也已失灵。穆尔的士兵的排雷工作起初没有受到严重干扰,但后来敌人的一挺重机枪突然在他们的左面响起来。约翰·范格鲁登中尉被派去压制这挺机枪的火力。他成功了。
布朗利·霍奇基斯刚到这个连的时候,认为‘自己是个外行’。现在他已是班长了。在第一布雷带开辟通路的时候,他班的所有士兵都遭到了枪击,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打伤。他只身前进了数千米来到下一个地雷区并将开辟的通道标示出来。那时,运送宪兵、电线和标示杆的卡车还没有到达。霍奇基斯找到了一些电线并从前面的新西兰师那里找来了一些标示杆。然后,他在机枪的曳光弹下弯着腰,像猴子一样敏捷地跑到标示杆旁,把管制灯挂起来。后来,他从他母亲寄给他的《伯肯黑德新闻》的一则消息中得知自己获得了军功勋章。
在下一个地雷场,第3 地雷工兵连见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地面上躺满新西兰人和德国人的尸体及焦急不安的重伤员。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地雷场,到处是地雷陷阱和绊脚的铁丝。穆尔匍匐前进,想看看能不能绕过去,结果双手几乎碰到了一个S 地雷的触角。。坦克将子凌晨4 时使用这条通道。凌晨3 时,穆尔的地雷工兵实际上已经走在步兵的前面了。进口处的通道已经按时开辟好了,耳鼓被一颗炮弹震坏了的麦克米康中尉正试图把延误的出口处通道开辟好。他现在几乎全聋了,听不见毛利人哨兵的喝问,以致无法驾驶他的吉普。当另一些毛利人又向他喊叫时,他跳下了吉普车一看,发现绊网缠住了后车轴。”
10 月24 日晨,蒙哥马利了解到:第30 军在夜间进攻中没有完全实现作战意图。装甲部队没有到达“皮尔森”目标地带,甚至连“酢浆草”目标地带也没有超出。从南面第13 军收到的消息也不怎么乐观。由第44 师第131旅支援的第7 装甲师本来应像北面的第30 军那样于23 日22 时开始进攻,突破地雷场后建立一个桥头堡,以便进一步向西扩大战果,但激战一夜所获得的战果仅仅是拥塞在“一月”地雷场的两侧,而“二月”地雷场尚未突破。
蒙哥马利仍寄希望在敌地雷场上开辟通道成功。他发布的主要命令是:一、彻底打通北部走廊;二、新西兰师从“酢浆草”目标地带和米泰里亚山脊向南扩张战果。这一天,高地师和第1 装甲师不顾坦克遭受重大损失,奋力作战以肃清北部走廊的德军,到傍晚该装甲师已进抵腰子岭之前,随之遭到德第15 装甲师的反击。这一天,英沙漠空军大约出动了1000 架次,主要用于直接支援第8 集团军。德第15 装甲师和意大利装甲师遭到英轰炸机的轮番轰炸;而英军战线则有空中保护伞的保护。但截至此时为止,英军一直未能在敌军的地雷带和防线上打通通道,战局进展很不顺利。
10 月25 日,发生了蒙哥马利称之为“战役中的真正危机”的事件。蒙哥马利坚持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必须彻底打通通道,而装甲师的指挥官们却不愿付出太大的代价。蒙哥马利的权威和贯彻计划到底的意志受到自己部下的挑战,这就是他所说的“真正危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0 月24 日夜,第10 军第10 装甲帅向前推进的准备工作已在进行。第10 装甲师的态势是:第24 装甲旅在右,第8 装甲旅在左,其左翼则由仅剩下两个坦克团的第9 装甲旅掩护。新西兰师师长弗赖伯格告诉第30 军军长利斯说,他认为第10 装甲师尚未做好进攻准备,装甲师的指挥部远远落在后面。利斯打电话给第10 军军长拉姆斯登,得到的印象是拉姆斯登对这次作战的成功信心不足。除了这些情况外,事实上开战以来进攻很不顺利,进展远远落在计划之后。米泰里亚山脊上的地雷场的纵深和埋设的地雷都远远超出事先的估计之外,排雷工作进展迟缓,部队进进停停。敌人的炮火猛烈轰击正在开辟通道的英军。敌空军袭击了第8 装甲旅的通道口,许多装甲车辆起火燃烧,在夜空中格外引人注目,引来德意部队更多的炸弹和炮弹。这时又来了一个错误的报告,说敌军正向第24 装甲旅的正面发动进攻。于是英第10 装甲师陷入一片混乱恐慌之中。为避免引起更大损失,一些装甲旅暂停进攻。时间白白过去了。大约午夜时分,第8 装甲旅旅长卡斯坦斯向第10 装甲师师长盖特豪斯建议说,他的进攻应当取消。盖持毫斯认为,黎明前他的装甲师不可能取得突破,便向第10 军军长拉姆斯登描述了前线的糟糕情况,说得一片黑暗。拉姆斯登同意了盖特豪斯关于停止进攻的请求并上报第8 集团军参谋长德·甘冈。当时蒙哥马利正在熟睡,而他在熟睡中不准别人将他叫醒。蒙哥马利的信条是:“明智的指挥官应当只看很少的文件和书信;他不应为了处理他的军队的事务而熬夜;在晚上,他应当吃完晚饭后就回他的帐篷车,以便有时间静心考虑和反省问题。保持头脑清醒是十分重要的。”德·甘冈接到拉姆斯登的报告后,认为危机就在眼前,但他克制住自己没有叫醒蒙哥马利,而是通知两位军长即利斯和拉姆斯登于25日凌晨3 点30 分来和蒙哥马利面议。然后他叫醒了蒙哥马利,把开会的事告诉了他。关于这件事,蒙哥马利写道:
“德·甘冈决定让两位军长前来以便控制局势,这对我来说是必要的;他发出了凌晨3 点30 分在我的作战指挥部召开会议的指令,然后过来把我叫醒并告诉了我他所做过的事情。我同意了。利斯和拉姆斯登准时到达后我让他们汇报形势。。我发现第10 装甲师——装甲集群之一——已处在突破的关口,且极有希望在黎明前取得突破。而该师师长却要从地雷场全部撤出来并放弃他已取得的有利地位;其理由是该师在通道口的情况不妙,很可能遭受重大伤亡。拉姆斯登同意了第10 装甲师师长的意见,并请我与该师长通电话。我立刻要通电话,且吃惊地发现第10 装甲师师长竟落在先头装甲旅后面约15 公里。我以不容置疑的语调命令他立刻赶到前面指挥战斗;他冲了上来,从前线而不是后面指挥他的装甲师。”①
蒙哥马利告诉利斯和拉姆斯登,不得改变计划,心须严格执行他的命令。他把拉姆斯登留下来,坦白地对他说,如果他或第10 装甲师师长盖特豪斯不赞成继续推进,他将找别人来代替他们。
蒙哥马利的传记作者罗纳德·卢因认为:蒙哥马利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这是阿拉曼战役的一个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陆军的一个转折点。不管怎样,‘骑兵精神’在那天晚上消亡了,‘沙漠战老手们’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挨训。从此以后,他们的坦克不可能再担负独立的任务,而只能在诸兵种协同作战中担负一部分任务了。蒙哥马利开始实行德国人早就实行的做法,使装甲部队成为陆军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哥马利下达完命令后,第10 装甲师战线上的形势很快就暂时改善了,因为在拂晓时第24 装甲旅的两个团已经打出了地雷场,而第3 个团则留在后面作预备队。当盖特豪斯把拉姆斯登开会后下达的命令传达给第8 装甲旅时,该旅已有两个团越过山脊了,第3 个团也正在沿着走廊跟上来。但在7 点钟的时候,所有打出去的3 个团又退回到山脊下掩蔽起来,在他们左边的第9 装甲旅和新西兰师的装甲部队则处境艰难,停留在开阔地带上离敌坦克和大炮约1000 米远的地方。
25 日中午前,中东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视察了前线后与蒙哥马利面谈。他们都对战局的进展表示谨慎的乐观。北面的第30 军已在一个11 公里宽的正面上成功楔人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最坚固的防线10 公里;各装甲师依计划继续进行突破,打算凭借有利的阵地和陆空军的巨大火力优势挫败敌人的反击。南面的第13 军虽进展不大,却把德第21 装甲师和一个意大利装甲师死死拖住了,并且保留英第7 装甲师的有生力量,以便转用他处。亚历山大视察后得出的结论是:残酷的战斗尚在后头。他写道:
“显然敌人打算继续坚守前沿阵地,争夺优势的血腥战斗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一周之内不大可能对战局的发展做出可靠的评估。战役第一阶段——楔入——已开始并依计划进行。。第二阶段——装甲部队辟开地雷场的西半部——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换言之,尽管英第8 集团军已楔人敌军地雷场,但战局进展缓慢,形势依然不明朗。在伦敦帝国总参谋长布鲁克亦忧心忡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