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正义之剑-全球追捕、审判纳粹战犯史鉴 >

第16章

正义之剑-全球追捕、审判纳粹战犯史鉴-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月1 日,柏林又发生了全市性的抵制犹太人所经营的商店的活动。1933年4 月7 日出台了《重建公务员制度法》,明文规定,非雅利安人和非纳粹党员,不得担任各级政府的公务员。同年10月,柏林市宣布,该市的所有医院已经将犹太医生清除出去。当年年底图林根省宣布,该省已将所有的犹太人从一切公务员岗位上驱除。1935年,对犹太人的迫害升级为新阶段。这一年,根据希特勒9 月15日在纽伦堡纳粹党代表大会上宣布的反犹法令,德国政府颁布了,《纽伦堡种族法》,掀起了第二轮更为激烈的反犹太人高潮:根据该法令,宣布剥夺所有犹太人的公民权,禁止犹太人出任一切公职,禁止犹太人同雅利安人通婚及进行其他各种形式的性行为,禁止犹太人行医和任教。从此,德国各地的商店、旅馆、啤酒店和公共娱乐场所,均挂出“犹太人恕不招待”的招牌,犹太人已沦为社会的最底层。不过,在如何处置被剥夺生活条件的德国犹太人问题上,纳粹党上层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党卫军保安勤务处和盖世太保首脑海德里希主张应将犹太人悉数驱除出德国;而主持四年计划的戈林则担心全部驱除犹太人出境会导致德国外汇随之流失。这样,对犹太人的迫害暂时未能继续加深。即使是这样,到1935年底,已有7 .5 万名德国的犹太居民被迫出走,8000多人不堪迫害而自杀。1936年,国际奥运会在柏林举行。为了粉饰太平,欺骗国际社会,掩饰纳粹排犹真像,希特勒下令暂时取消大部分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致使当年有18000 多已离开德国的犹太人重返祖国。然而他们很快又陷入绝望的境地,亲眼目睹了对犹太人打大出手和横加杀害的1938年11月9 日的“水晶之夜”。
  第二阶段:从经济上彻底剥夺犹太人(1938.11——1941.)。
  1938年11月初,17岁的德国犹太青年赫舍尔,因全家均被纳粹当局无端驱赶出境,生死未卜,在巴黎愤而将纳粹德国驻法国大使馆三等秘书击毙。纳粹党上层抓住这个事件掀起了规模更大、程度更高的反犹活动。在戈贝尔的公然教唆下,纳粹暴徒于11月9 —10日两天内,制造了全国性的反犹事件(因被暴徒们砸毁的犹太人商店的玻璃碎片遍布各地,人们又称此事件为“水晶之夜”)。
  从此,犹太人开始被大批关进集中营,几天内即有2 .5 —3 万人被送人集中营;仅被关进达豪集中营的犹太人即达10911 人,其余的被送往布亨瓦尔特集中营。同时,全德国有7500家犹太人经营的商店被捣毁(其中柏林814 家)、被洗劫,171家犹太人私宅被捣毁,191 家犹太教堂被焚烧(其中柏林28座),200 多座犹太人的其他设施被毁坏。纳粹当局还强令犹太人社团赔偿10亿马克。11月12日纳粹当局颁布法令,宣布将犹太人赶出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关闭犹太人经营的所有商店,强行对犹太人经营的一切企业实施“雅利安化”。经此运作,德国犹太人被剥夺的财产高达10亿马克以上。同时,纳粹当局还禁止犹太人进入公共浴池、旅馆,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取消犹太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强令每个犹太人,不分男女老幼,必须佩带一枚黄色六角星标记。
  从1938年纳粹吞并奥地利之后起,纳粹当局开始强迫大批居住在奥地利的犹太人(约有18。5万人)出境,而且必须支付大量手续费方可离境。为此,由阿道夫·艾希曼主持的犹太人出境办事处在维也纳成立。1939年2 月,柏林也成立了犹太人出境中央办事处,隶属于中央保安总局领导。1939年9 月初战争爆发时,第三帝国境内的犹太人只剩下27.5 万人。同年底,由戈林挂帅的帝国中央移民总局,已从德国、奥地利和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将50多万名犹太居民驱逐出境。1939年10月,未来的大刽子手艾希曼接任犹太人出境中央办事处主任,为他今后大展屠刀提供了机会。由于战争爆发,犹太人迁往国外的难度明显加大。而留在德国的犹太人,不是被投入集中营,就是受到秘密警察的严密监视。
  1940年,柏林市2 万名犹太人被关押进强制劳动营。1940年底,德国已有27万名犹太人,被迫逃离德国。以后,各级纳粹官员又绞尽脑汁地试图把犹太人赶到巴勒斯坦和马达加斯加;1940年7 月,纳粹当局根据阿道夫·艾希曼之流的提议,把他们驱逐到波兰东部卢布林地区一块面积大致为100 平方公里的荒凉沼泽地带——尼斯科建立“民族家园”,让严酷的环境把犹太人自然淘。1939—1940年冬天,纳粹当局从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一摩拉维亚向尼斯科遣送去第一批犹太人;从1940年2 月开始,又开始从德国向尼斯科遣送犹太人;同年秋天,法国败亡后,纳粹又开始从阿尔萨斯一洛林、萨尔和巴登地区向法国南部集中犹太人,再把他们遣送尼斯科。
  第三阶段:特别行动队——犹太人被大批押送刑场(1938。11 ——1942)
  还在1938年11月的“水晶之夜”,戈贝尔等纳粹党魁就曾指示其党员和其他暴徒杀害犹太人,一夜之间即有91个犹太人死于非命,42人重伤。从纳粹德国占领波兰的1939年9 月到同年年底,又有25万波兰犹太人被杀害。不过,这种屠杀不是按照最高当局的统一指令进行的,而是一些党卫军、保安警察地区头目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其事的结果;而且,相当一部分谋杀还是仇视犹太人的波兰人所为。那时,纳粹领导集团对如何处置犹太人,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杀害犹太人还不是普遍的政府行为。1939年9 月,纳粹德国侵占波兰后,党卫军甚至陆军官兵对犹太人的烧杀抢掠时有发生,但还不是有计划的步伐统一的大屠杀。1941年纳粹上层对全部杀死苏联的犹太人——亦即他们最为仇视的犹太一布尔什维克取得一致意见,而对西欧的犹太人,纳粹的政策还只是逐步限制其行动,把他们赶人犹太隔离区。从1939年9 月1 日到1941年6 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之前,在纳粹统治地区被杀害的犹太人只有30万多人。
  入侵苏联是纳粹分子开始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起点,苏联。东欧各国的犹太人,从此面临灭顶之灾。而作为种族灭绝犯罪组织的特别行动队,也开始登台亮相。1941年5 月,中央保安总局局长海德里希召集保安警察、秘密警察。刑事警察首领开会,决定成立A 、B 、C 、D 四支特别行动队,跟在入侵苏联的陆军部队之后,专事杀害当地的犹太人以及共产党骨于分子。A 支队:先由党卫军少将施塔勒克指挥,他被抵抗运动处决后归党卫军少将海因茨指挥;其任务是穿越波罗地海沿岸三国,向列宁格勒方向行动。其总部设在加特斯奇纳,在卢萨和雷瓦各设一个特遣队,在里加和考纳斯各设一支突击队。B 支队:首任队长是党卫军少将阿图尔·奈比,继任是党卫军少将埃利希·瑙曼。其任务是向莫斯科方向行动。其总部设在斯莫棱斯克,在维亚兹马和莫吉廖夫各有一个突击队驻防,在图拉和里埃沃各有一个特遣队驻防。C 支队:先由党卫军少将奥托·拉施指挥,继而由党卫军少将托马斯指挥。其活动范围是除去南部之外的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其总部设在基辅,在基辅、哈尔科夫、波尔塔瓦、斯大林诺各设一个突击队。其中,党卫军少校波罗尔率领7 个特别行动分队,驻扎在基辅四周,每个分队有千人左右,还吸收了一批当地的乌克兰惯犯和流氓。1941年9 月底巴比雅尔大屠杀,就是波罗尔及其下属犯下的滔天罪行。D 支队:首任指挥是党卫军上校奥托·奥仑道夫,继任是党卫军准将布莱察普。其任务是在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一带行动。其总部设在辛菲罗波尔,在塔甘罗格一罗斯托夫、雅尔塔、斯卡多沃斯克、敖德萨。斯大林格勒各设一个突击队。这四个支队全部建于1940年冬末,直属海得里希领导;队部分别设在易北河畔的普雷奇边防警察学校、穆尔德河畔的小城迪本和巴德施密德贝格的边防警官学校。各个特别行动队的兵力相当于一个营。以A 支队为例,其组成人员为:秘密警察占9 %,保安警察占3 .5 %,刑事警察占4 .1 %,治安警察占13.4 %,外国辅助警察占8 .8 %,武装党卫军占 34 %;其余为技术和文职人员。一个特别行动队的总人数,多则 990人,(如 A支队),少则 500人(D 队)。各个特别行动队均为摩托化装备。每个队一般分为两三个分遣队或者规模更小的特遣队,各为70—120人,分别配合指定的军团作战。基层单位是小队,每个小队约20—30人。
  1941年5 月,中央保安总局的头子海德里希和他的人事处长布鲁诺·斯特雷肯巴赫先后在普雷奇和迪本召开多次极端秘密的会议,向特别行动队的队长。分队长和特遣队长传达了著名的“元首命令”:“为保证被征服国家的政治安全,在德军占领地区及其后方作战的各特种部队要无情地镇压针对民族社会主义的一切反抗,不管这种反抗是以前、现在,还是将来发生的。”于是,在苏联欧洲部分的每一个地区,犹太人、共产党员以及游击队员,都成了纳粹的首要消除目标;稍后需要消灭的目标是吉普赛人和居住在克里米亚、讲土耳其语的克兰特查泰斯人(纳粹的种族专家并没有证实他们具有犹太血统,仅仅是个别党卫军将领如此认为)。同苏联开战不过一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犹太居民就成为苏联境内第一批牺牲者。仅仅20多天,足有上万名犹太人被纳粹指使的当地歹徒打得脑浆迸裂,横尸街头。1941年7 月1 日,纳粹德国军队占领了苏联拉托维亚首都里加。8 月1 日,党卫军保安勤务处和保安警察的第一个特遣支队进入里加,随后便开始清除计划,力求使奥斯特兰(即对被占领的波罗地海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