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北宋仕途 >

第65章

北宋仕途-第65章

小说: 北宋仕途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氏叹道:“娘现在已经开始享清福了,只要你高中进士,除了成家立业外娘也就没有遗憾的了!”

    “成家?”沈欢咋了一下舌头。

    沈氏道:“你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十六岁,到明年科举完也就十七,也当娶妻生儿了!”

    沈欢苦笑,十七八娶妻,在后世那算早得不能再早,法律上还算早婚该罚的;可一回到古代,在平均年龄低下的情况下,十六七刚好是结婚的年纪,还是法律规定应该婚配的,特别是女子,若过了十八尚未嫁出去,外人也就有闲言碎语,娘家更是难以忍受。

    在古代劳力作为最大资本的情况下,人口是一种资源,子孙满堂才是最大追求,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追求子嗣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也难怪沈氏开始忧愁儿子的婚事,不知不觉,过完年沈欢就十七岁了,而他到这个时代也已过了三年。

    “娘,大哥要娶妻了?”小莲儿睁着又大又圆的眼珠,既是新奇又是兴奋,“就是说小莲儿要有大嫂啦?”

    沈欢轻敲一下她的小脑袋,喝道:“说什么呢!大嫂是说有就有的吗?”

    小莲儿委屈地道:“把新娘子娶进来不就有了吗?大哥,新娘子穿着一身红衣,可漂亮啦!”

    沈欢笑道:“那小莲儿以后就做穿红衣的新娘子好不好!”

    “不要!”小莲儿更委屈了,瘪着小嘴,清澈的眸子闪着迷惑地神色,“人家还小,做不了新娘子!”

    沈氏与沈欢都大笑起来,接着沈氏才叹道:“欢儿,娘也不是说要你现在就娶媳妇,只是要你注意一下而已,你也不小了,若有合适的女子,娶进来也是应该的!”

    “合适的?”沈欢一下子迷茫起来,真要在这个时代成家立业开枝散叶?对象又是谁呢,哪个才是合适的?脑子里又闪现那抹难以磨灭的倩影,不由摇了摇头,这个人合适吗?更想起与苏轼等人聚会那晚,那个成熟美丽的如怡姑娘说要委身于他,呵呵,这也是个笑话,他从不相信什么一见钟情,若是日久生情还差不多。可这个“日久”又何来此说呢,在这个男女之防甚大的时代,又能与谁“日久”?

    难道说自己也要卷入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怪***?沈欢一下接受不了,只能强自一笑,道:“娘,你放心,若有合适的人,孩儿一定不负你的厚望,把她娶回家来,让你尽快抱上孙子!”

    沈氏开心笑道:“那就好,不要忘了今晚你说的话!”

    沈欢郁闷地抬起头来,明月皎洁,白光如荧,像一面镜子,折射了人生万象。一时感慨,就有了名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可惜早已让他剽窃了一年,没了新意。今夕何夕,佳人何在;明月如掇,伊人为谁?

    三人对着月亮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家常,直到实在有了困意才收拾东西入屋休息。这年中秋,没有高朋满座,没有喧嚣喝彩,也没有诗词歌赋,只有淡淡的温情陪伴着沈欢既已枯寂又已跃然的心扉。

    中秋过去了,开封城的人们又恢复了往常的日子。沈欢一人倒觉得无聊起来,离明年科举还有好一段时间,准备日久,可以慢慢来。时不时到司马光那里帮着查找些史料,倒也有趣。至于司马康撺掇的聚会,却不敢参与太多,苏轼太厉害了,若比起诗词文章来,还不把他脑子里的东西给榨个干净!

    八月将九月的时候,周季所管理的新华书馆又遇到了非沈欢出点子难以解决的难题。他在沈家碰上沈欢,就直扑主题地道:“子贤,你快想想办法吧,不然我们开封城里的书店都要关门了!”

 第四十六章 身份

    “关门?”沈欢惊了一下,周季一惊一乍弄得他心也不安起来,“前些日子不是说作坊都忙不过来吗,怎么又说什么关门了?”

    周季道:“印刷作坊倒是忙得热火朝天,问题是我们开在京城里的几家书店近来销售业绩都不好,由以前的门庭若市落寞到如今的门可罗雀,总之不能令人心安就是了。”

    “门可罗雀?查出什么原因了吗?不会是也有人鼓捣出印刷机了吧?”沈欢更疑惑,铅活字印刷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他的创意指导,应该不会那么容易给模仿的呀,难道说也有人品大爆发之人误打误撞制造出来与自己抢生意了?

    周季摇头道:“没人弄出来,关键是我等自己的原因!”

    沈欢嘘了一口气,镇定下来,平静地问:“说吧,到底怎么一回事,不要说几句又断几句,弄得我都跟着一惊一乍的!”

    周季道:“这些日子,我们的印刷作坊那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为兄已根据你的意思,与江南不少书商合作销售,我们所出之书,物美价廉,大受欢迎,因此定单印刷量都能排到明年去了。我们呢,钱也赚了不少。但是,最近我们开在京城里的几家书店反映上来,说总是印些儒家经典,市场已经饱和了,卖了半年,该买的书人家都已经买过,便也造成如今非常不景气的模样!”

    “哦!”沈欢大悟,原来是品种单一造成产品积压,这也难怪,儒家经典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本,卖了大半年,几十万的销量,确实也满足了开封的需求。最近两个月,周季根据他的指示,与不少书籍销售商谈妥,专门销售他们新华书馆印刷出来的书籍,据说在江南卖得不错,有价无市。本来以他的意思,还应该在洛阳城再办一个印刷作坊,不过后来周季担忧技术泄密,毕竟那里大家族太多,如今他们的印刷馆又是日进斗金,若别人眼热,耍些手段占了过去或者偷盗了技术,他们这边想救援也鞭长莫及。而在开封有颖王府里的人暗地里护航,倒也不虑有人找麻烦。

    沈欢一想到这个时代没有专利保护,不禁也打消了多开作坊的天真念头,至少,在自己保护不了的地方,就不去凑热闹了。不过也因为这样,只有开封一个地方印刷,市场也迟迟打不开,如今也只与江南几家书商有了合作事宜而已,与要达到卖遍大宋每个角落的目标,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若是因为书籍单一,我也没有办法呀!”沈欢苦笑,宋代文治盛行,奈何只以儒家经典作为依据而已,其他杂家,统统都没有市场,印来也赚不了多少。

    周季突然谄媚道:“子贤,你怎么能说没有办法呢?为兄晓得,你一向点子多……不如你再写一本书出来印刷吧,你看看你那《唐诗选鉴》,差不多卖了十万册呢!而且还只是开封的销售量而已,待他日你在外面的名头也打响了,估计还能卖那么一批的!”

    “云飞兄,你当写书很容易么!一本《唐诗选鉴》就耗尽了小弟全身才气,如今是江郎才尽,再也鼓捣不出什么了!”沈欢哭笑不得,这本书一开始还是抱着赚名气的目的而写,还亏了他后世喜欢诗词,饱读诗书,又加以后世对古代名家的评论观点,才杂烩成选鉴一本。如今却是再也弄不出类似的东西来了!

    周季叹道:“那真是太可惜了!子贤你一本书就能为我们赚钱上万贯呢,现在开封城的读书人谁不知道你沈子贤的名头!”

    “读书人?名头?”沈欢突然眼前一亮,一把捉住周季的手,激动起来,“云飞兄,你说得对,响亮的名头确实可以在读书人之中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子贤,你说什么?”

    沈欢一拍手掌,道:“云飞兄,小弟是写不出什么书来了,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开封城可不止小弟一个人有名头而已呀,像欧阳修、苏家父子,都是一等一的文人,名头也响亮得紧!”

    周季闻言眼睛也大亮起来,像是看到了无限的“钱”途,道:“你是说我们把他们所写之文印刷出来卖?”

    “不错,你意下如何?”

    周季来回走了几圈,道:“若以他们的名头,估计销售量不比你的《唐诗选鉴》差,特别是欧阳公,以他在士林的号召力,若说把他生平所作之文辑录成集,想必士人都争先抢购!”

    “就是这个意思!”沈欢大笑,若论市场号召力,他一个新晋词人,怎么比得上欧阳修数十年的文名!估计就是比苏家三父子都要差上几筹,如果把这些人的文章编成合集,在这个时代,岂不赚翻!不单止他们,唐宋八大家里后面的六位可都还活着,若把什么“宋六家”给鼓捣出来,想必也是文坛盛事!沈欢嘿嘿直笑,仿佛看见了无数钱财在向他招手!

    “可是——”周季皱紧了眉头,“子贤,这些人可都不是普通人,若我们不经他们同意即胡乱印刷,惹恼了他们,估计也没好果子吃!而若要取得他们同意,也比较困难,像欧阳永叔,贵为参政,不是平常人可以见到!”

    沈欢闻言觉得有道理,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著作权保护法律,不过一般文名大盛之人都是为官之人,若晓得满身铜臭的商贾没经他们同意即印刷他们的书拿来赚钱,不恼还好,若恼怒了,一纸彻查之令下达,估计印书人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想到自己与苏家兄弟的关系,虽然只见过一次而已,不过大家算是有同逛青楼之谊,他们应该会卖自己一个面子,有他们的关系,他们的老爹苏洵也不在话下。取得此三人著作权倒不是难事,关键是欧阳修,这位文坛领袖,没见过一次,也不懂如何与之打交道,可若没有他的支持,委实遗憾——苏家兄弟名声文章都还没有大成,又年轻,难以令人信服,估计买的人不多,至于苏洵,怎么说与欧阳修都有一大段距离!

    “这个基调先确定下来,就印他们的文章!”沈欢颔首说道,“至于取得他们的同意,就由小弟去办吧!”

    周季笑逐颜开:“我说嘛,子贤就是点子多,肯定有办法的,你看,如今不就想出来了吗?又可以为我们书馆赚上一笔!不过,子贤你可得抓紧时间,再过些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