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锥危曰嵊眯诺霉死纯椿ぷ鞣唬拖窨獾难芯克谎厦鼙;て鹄矗杂膊桓觯 �
沈欢点点头,这个时代没有专利保护条例,要维护利益,只有严格保密,为此尽些手段,也在所不惜。对于这些,在开封几年,周季已经干出经验了,移植到海州来,应该也能奏效。
沈欢想起一事,说道:“云飞兄,作坊一旦建成,就让他们立刻投产吧。尽早把水泥大量造出来,对了,建成之后,产量如何?”
周季答道:“工匠和我算过了,这里的建设规模,是按每日万斤产量而建地。”
“万斤?也就是几吨而已。”沈欢心里默算了一番,想了想,说道:“太少了!云飞兄,如此产量,也就是说,一个月下来,堪堪能翻新几处海坝而已,连修路地产量都没有!”
周季无奈地道:“这个为兄也知道,不过没有办法,工匠太少,熟练操作之人亦少。只能先是这个规模,待招些人来,培训一番之后才能扩大规模。子贤放心,周围之地为兄都买了下来,只要人手足够,就会再建造作坊!”
沈欢也只能点点头了。一方面要扩大产量,一方面又要注意保密,这个人手,就得严格控制,不能阿猫阿狗都招进来。如此一来,产量自然跟不上去。好在这东西极易上手,一个月后,应该又能扩大一倍的规模了。
“还是得在技术上下手呀!”沈欢叹道,“云飞兄,让工匠们加把劲,加快效率,研制出更大产量的法子来!”
“好的!工匠们做过前期指导后,就会从新投入到研制上去!”
沈欢沉吟一会后又道:“云飞兄,那个海扒在哪修建,如何建造,小弟会让水利方面的官员谋划,他们都是海州人,有经验了,不需几日即能成功。当然,他们还不知道有水泥,你要派出一个工匠过去与他们交涉,尽量说明水泥的用处,让他们勾画更适合水泥建筑的海坝!”
想了想,沈欢又道:“对了,海坝一开工,就让欧阳伯和派出人去采访,写成新闻,最关键要做出水泥用处的广告……哦,他们也许不了解,你可以让那些识字地工匠写写好处,反正新闻用的就是白话,不需多大的才华!”
周季大是苦笑:“子贤,你是要累死为兄啊!还好现在为兄事业都还没开张,事务不多,还能为你跑腿。可这样也不是办法呀,一旦事业都忙开来,为兄与欧阳伯和都不能为你办事,你岂不是要乱忙活?我看你得想个办法才成。”
沈欢也很无力。他特别羡慕王安石,一旦有想法,底下有一大批追随者去实践。他孤家寡人一个,纵使有朋友帮忙,却也不能像下属那般使唤,总是不顺手。交给他们官吏去办,又不大放心。周季说得也对,现在还好,一旦事业越大,就更麻烦了。
想了想,身边还有谁可以帮自己呢?姜谦的形象立刻在脑海里浮现,也许……压下遐思,转念又一想,王安石有这么多人跟随,除了名望或者别人投机外,他隐居江宁那几年授徒讲学的经验也功不可没。虽然不一定就是师徒,然而别人去访,听上几课,也算是半个学生了。待这批人成才,有着师徒之实,岂能不为他效劳!
“授徒……”沈欢开始琢磨了,这好像是个一本万利之事。学生成才了,就是名师出高徒;不成才,那就是学生不努力的过错了。难怪贤如孔子,也喜欢收学生,有教无类,“弟子三千”,然而三千人不可能都成才,“七十二贤达”。有七十二贤人帮衬,还有什么事不可解决吗?至于七十二之外的人,不贤达,就不是老师的过错了,皆因你不努力也!
“甚好甚好!”想通了这一点,沈欢心思也活了起来,更是有了计较。
第二百○五章 水泥
“什么,子贤,你要授徒?收学生?”欧阳发一脸惊奇又不解地看着端坐在眼前的沈欢。/
依然还是知州府邸的大厅。如今这里的常客,除了一些办公的官吏外,就属欧阳发与周季来的勤快。这已经是离沈欢去视察水泥作坊之后的第三天了。这三天,除了忙活事务外,沈欢考虑得最多的还是徒弟之事。
羡慕王安石门生众多的沈欢,慢慢的也起了收徒的心思。想想古今得传大道者莫不是因为有着一些忠诚的门徒。像孔子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颠沛流离,哪里都不见用,好在有着一些好学生,不至于死后断了传承,最后他的学说更是成为中国两千年的统治思想。连《论语》都是那些学生编成的,可见学生对于“道”的重要性。
还有基督耶酥大爷,传播的学说,给当时的统治者目为邪说,他老人家更是惨死在十字架上。若不是有着那几个门徒在帮着他传播思想,估计也就给历史湮没了。总之,一句话,古今伟大,没有忠诚的追随者是行的!考虑到这层后,特别是看到自己身边无人可用之后,对于这点,更是有了想法!于是乎,顺应历史潮流吧,也弄个十二门徒之类的家伙出来,就算以后不见用,至少把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那也不枉回来一趟了。有了想法,他就让人请来欧阳发,与他说了知道。
“是啊,小弟虽然不才,却认为教几个学生还是足够的!”沈欢嘿嘿笑道。
欧阳发更奇怪了:“子贤要收徒,为兄不反对,还很赞成。可是。这与为兄有什么关系呢?”
沈欢答道:“这个关系可就大了。伯和兄请想想,小弟要收徒,总不能泥沙俱下,什么人都收吧。学生呢,贵精不贵多。因此要想小弟收下,还需多方考察才是。要考察,总要时间吧。伯和兄更知道,小弟现在身为知州,整日忙得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用,哪有时间去考察什么学生。因此……”
“因此你就让为兄出面。去帮你考察?”欧阳发变了脸色,“可是某也不是闲人一个,也有事情要忙的。你不知道。今日某还有新闻没写呢。本以为你叫我来是什么重要之事。没想到竟是你的私事!恕某不奉陪了!”
“别!”沈欢叫住要走的欧阳发,陪笑说道,“伯和兄,你总该让小弟把话说完吧?这个收徒,可不是什么私事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传道,更该位第一位。你也知道。当今朝堂形势。越来越离谱了,其中大多做法。都是小弟不能苟同的。小弟生怕时间越长,情况更是复杂。因此打算授几个学生。传承衣钵,今后也不算失了根基。另外,小弟所要授业,与一般地可不同。至于不同于何处,日后伯和兄就清楚了。还有,之所以找伯和兄,并不是与之无关,因为也许要涉及到报纸新闻上来。”
“哦?这话怎么说?”欧阳发奇怪地问道。
沈欢笑了:“做得好,说不定伯和兄还能获得不小的名声呢!”
“为兄……更疑惑了。”欧阳发心里一动。到底是文人。最重名头。听到能赚取名声。立刻理解这是好事;既是好事。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沈欢道:“小弟这个收徒。不是见一个收一个。更不是见着什么根骨清奇就要收下地。这个考察。说不定要有三五年。收徒除了天赋聪明外。还要看人品。人品不好。宁缺毋滥!”
历史已经证明了。很多明师都是给学生害死地。基督老大身边有个犹大。得身受钉身之苦;王安石身边更厉害。几乎都是手段通天之人。最后他也是败坏在其人之手!因此对于收徒。沈欢秉着非好即坏地总之。好地要。坏地屏除。
欧阳发点点头。承认人品地重要性。又道:“这与报纸有什么关系?”
沈欢解释道:“要考察。说不定十个之中也没有一个合格地。因此要保证收到学生。这个考察地数量不能小。想来想去。小弟打算先开个慈善私塾。把海州地一些孤儿或者贫困地学生都招在一起学习。之后再择优而收。伯和兄意下如何?”
“做善事自然是好地!”欧阳发赞同说道。“子贤是要在报纸上叙述这一善举。让更多人知道?”
沈欢生怕对方误会自己要获取什么政绩,赶紧说道:“那倒不是!这种事,若是宣传,总让人觉得有王婆卖瓜自嫌。小弟是打算请伯和兄出面,做这一件事”
“这是为何?”欧阳发想不通沈欢怎么会有好处不要。
沈欢叹道:“一来是小弟真的没有多少时间,总能劳烦伯和兄多劳;另外就是身份地原因,小弟现在是知州,一举一动都在海州人眼中,特别是那些富豪乡绅,更是盯着小弟,若是小弟出面做这个私塾,因为要考察学生,不免要时不时去看看。若是这样,这些乡绅见了,不难猜出本意,到时他们通过关系一心把自己地亲儿送到私塾去,你说,到时收还是不收呢?收的话,就失去了慈善私塾的本意;不受的话,得罪了这些地头蛇,难免以后吃苦头!想来想去,也只有伯和兄最适合了。周云飞是商人,做这种事,令人侧目;你是文人,有着功名,做了还不希奇。小弟与你是好友,时常到那里走动也不希奇嘛!”
“倒也是个理!”欧阳发点头说道。
沈欢又道:“做这个私塾,花不了多少钱。收几十孤儿,一年下来也不过几百贯钱而已,以小弟现在的家底,不过九牛一毛而已。对此伯和兄不必担忧。”
“可是为兄也有事要忙……”
沈欢道:“又不需伯和兄经常过去。请几个秀才先生,就可教之。伯和兄只要出面做个头而已。”
“那行!”欧阳发觉得此事无害有利,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放心,只要资金到位,为兄这就去做都可以。不就是私塾吗,几间房子就可办了。唯一可虑的便是这些孤儿,要照顾!”
沈欢说道:“伯和兄可以选择那些七岁以上十三岁以下地男孤儿即可。”
“那怎么行!”欧阳发又变了脸色。“这样地话,子贤,你想过没有,海州孤儿不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