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25章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25章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怀着必胜的信心出击的第一攻击披机队的246 架飞机岂不是在没有取得任何战果的情况下大部分被击落了吗?( 其中49架在进攻途中改变方向,把美第二航空母舰群作为进攻目标) 这难道不是空前的惨败吗? 
  假如美军事先已经获悉日本发动空袭的情报,因而在自己舰队的前方30海里处布下空中防御的罗网进行迎击的话,这从战术上分析,正是把日本置于外围歼击战之中。面对这一高明的战术,日军只好甘败下风。那么,美舰队是否以此战术——首先待机迎击,然后再乘胜追击——来对付日本的呢?大本营是否事先估计到美军这一巧妙的战术呢?少数返航的飞机的报告是否正确呢?所有这一切暂时都是些问号。 
  果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最初来自日本少数返航机的报告大部分是不正确的。美机击毁大批日机这是事实,但美机群并没有事先布下防御圈严阵以待,只是在空袭关岛后被紧急召回时,在返航途中与日本攻击机队遭遇。 
  原来,美机依照前一天晚上制定的作战计划,于上午8 时许起飞前往关岛空袭。关岛与美航空母舰编队南端的那一舰群相距不过60海里,与其北端的一群也相距不到100 海里。美国舰队通过雷达得知日本空军正向他们袭来,于是,慌忙下令机队从关岛方向返回,就在返航途中日美双方机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空战,大约有半数日机尸沉大海。 
  用战斗机在近空中迎击日本机队是美军早在中途岛战役中就想采取的战术。此次,美军一定数目的飞机在舰队前方警戒待机并不足为奇,美大型战斗机编队在舰队前方30海里处布下防御网,首先拦截日本的空中攻击队,然后反过来再袭击日本舰队,这是美海军预定的战斗计划。但是,美机在当天并没有这样干。看来,这似乎不是美军固定的战术设想。但是,不管怎样,现实情况却是十分严重的:美国舰队用先进的雷达在150 海里的远距离发现了日本空中攻击队,这确实令人大为惊讶。正因为这样,美舰队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出动舰载机实施拦截作战,也可以及时地调动在关岛上空作战的机群。因此,当日本空中攻击队在尚未达到美舰群上空时就被美机拖住,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空战,使日机群面临着极其不利的局面。 
  日机群在攻击中,还有一段十分令人痛惜的事情。一位美国航空母舰舰长曾回忆说:“当时,一部分日本攻击机在美舰队上空盘旋,是眼睁睁地等候挨炸呢,还是坐等鱼雷袭击?我们只好准备火炮,惊恐地等待厄运降临。然而,日本飞机只是投下少数几枚炸弹就返航了。这可能是由于浓云低垂,日机没有发现我们的缘故。根据这一事实判断,日本的飞机肯定没有装备雷达。” 
  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了。浓云密布大大有利于美舰编队,而对日本舰队来说却极其不幸,日舰队虽然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并企图以鱼雷轰炸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但是,由于浓云作祟,终于失掉了机翼下的绝好目标。必胜的大好时机被恶劣的气候葬送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虽说浓云给日本机队带来严重的不利,但是,如果日本攻击队能够巧妙地加以利用,不能说没有取胜的希望。因为,日机完全可以利用密云作掩护,穿越缝隙,急剧下降,实现突袭。但是,遗憾的是,日机没有安装雷达,很难判明自己的攻击目标究竟在哪里。完全可以这样说,从战术上而言,日本达到了置美舰队于外围歼击战之中的目的,而从机械能力上看,则完全被敌军置自己于外围歼击战之中了。   
  (七)旗舰“大凤”号倾覆沉没——塞班海面惨败记 
  战况表明,日本的外围歼击战非但没有成功,反而给日本舰队带来了灾难。最可悲的是新式精锐旗舰“大凤”号,在遭到美潜艇的鱼雷袭击后,在数小时内爆炸沉没。 
  19日上午8 时10分,“大凤”在送走攻击队最后1 架飞机时,不幸被美潜艇“大青花鱼”号发射的1 枚鱼雷击中。“大凤”号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为3。2 万吨,是1 个月以前才服役的最新式大型航空母舰,曾被日本海军自豪地称之为“不沉航空母舰”。一般地说,两三枚鱼雷对该舰的攻击简直是隔靴搔痒,不起作用。但是,也许是疏忽大意,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母舰中雷后猛烈的爆炸将母舰上的升降梯毁坏了,为了封闭该处,无意中将通风口堵塞,使得从油管中渗漏出大量的可燃气体聚集起来,由于电火花作祟,引起了大爆炸( 下午2 时32分,即被美潜艇鱼雷击中后大约过了6 个小时) 。当日下午6 时28分,在夜幕降临之际,旗舰“大凤”终于在塞班以西500 海里处沉没了。 
  在这一沉没事件中,还有一件使日军官兵们永生难忘的事情。上午8 时10分,当旗舰“大凤”正在忙着送走一架又一架战机的时候,突然发现1 枚鱼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径直向母舰扑来。这时,母舰转舵闪避显然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着一场被敌鱼雷击中,母舰倾覆沉没的悲剧就要发生了。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只见1架刚刚起飞的由小松笑雄驾驶的飞机在跃跃上升的时候,突然急剧下降,冲向海面。原来,当小松驾机从“大凤”号上起飞时,吃惊地发现了这条鱼雷正向“大凤”冲去,在这万分危急之中,他毅然驾机冲撞鱼雷来拯救旗舰“大凤”。这种舍身救舰的忠勇赤诚之心深深地感动了日本广大官兵。 
  实际上,在广阔的海底世界,美潜艇一直在巧妙地运动着,小泽舰队一直面临着美潜艇的威胁。早在6 月15日,美潜艇“飞鱼”号就在圣贝尔海峡发现了小泽舰队,“海马”号潜艇于同一天下午发现了日本第一航空战队。而且,美“棘鳍”号潜艇于6 月17日晚10时又发现了日军海上供应船。就这样,它们于19、20两天在附近海域游弋,寻机准备发动攻击——这才是正确使用潜艇的上策。在这一点上,美军指挥官显然远远超过了日本海军首脑。 
  在“大凤”号航空母舰遭到美潜艇攻击后数小时,即11时20分,另1 艘大型航空母舰“翔鹤”号又遭到雷击。据说有4 枚鱼雷命中该舰,造成“翔鹤”起火,并于下午2 时沉入海底。至此,日本当时拥有的3 艘大型航空母舰中的2 艘就这样在顷刻之间死于非命,剩下的1 艘母舰“瑞鹤”号也负弹累累。 
  “大凤”沉没后,小泽指挥官只好转移到重型巡洋舰“羽黑”号上。悔恨和恼怒曾使他一度想发动第三次攻击,但是,眼看着舰上剩余的飞机不满百架,而且又适值夜晚,成功的把握不大,不得已只好作罢。 
  日舰第二攻击波机队虽然在广阔的海面上进行了搜索,但始终没有发现美国舰群。因此,其中的第二航空母舰战队所属的50架飞机于下午3 时11分飞向关岛,不料途中遭到美国战斗机群的伏击,33架被击落,剩余的17架虽然勉强着陆,但已遍体鳞伤,不能使用了。这一天,日本机动部队的舰载机共损失380 架,这是美军对日本舰队的一次致命的打击。 
  当晚,根据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命令,小泽决心率舰撤退。20日晨,各舰船补充燃料,然后撤往中城湾( 位于冲绳) 。下午5 时10分,在后方200 余海里处发现美航空母舰2 艘,其他舰只10余艘。小泽怀着侥幸取胜的心理,决心回头捞一把,遂派水上部队( 第二舰队) 的全部兵力展开夜战。进攻命令于晚上7 时下达。不料事与愿违,小泽部队反而遭到了美机群攻击,机动部队中的母舰“瑞鹤”、“隼鹰”、“龙凤”、“千代田”各舰均遭到敌机的直接轰炸,母舰“飞鹰”也遭美潜艇的鱼雷袭击,身负重伤,在漂流中被美机击沉。 
  另外,栗田舰队中的“大和”、“武藏”2 艘巨型战列舰在接到反击命令之后,立即派出了10架搜索机、轰炸机向东方追击2 小时,至夜晚9 时,仍未发现美舰队,威风凛凛的18英寸的巨炮未发一弹,不得已扫兴而归。此后,完全与敌舰队脱离了接触。日本机动部队遍体鳞伤,于6 月24日回到了濑户内海柱岛泊地。 
  就这样,满怀信心发动的决心全歼美机动部队的最后决战,却以自己的惨败而告终。经此一战,日本若想再发动一场海上舰队作战,没有半年时间的修整是绝对不可能的了。这次战斗,日本方面损失大型舰空母舰2 艘,轻型航空母舰1 艘,损失舰载机380 余架,虽然不能说日本从此失去了重建机动部队的能力,但是,要想恢复机动部队原有的规模将是相当困难的。此次惨败,使日军统帅陷入了困苦的绝望之中,日本方面在这一战斗中虽说并非一无所获,但战果却寥寥无几。据美国报道,美军损失飞机9 架,战舰“南达科塔”舰面中弹1 颗,重型巡洋舰“明尼阿波利斯”、航空母舰“邦克山”遭日本飞机近弹袭击而起火——这对日军来说,是一次可耻的惨败!   
  (八)惨败原因浅析——“突入作战法”萌芽 
  包括小泽在内的日本海军指挥官们,在马里亚纳海战开战之初,曾满怀信心地准备为此战的胜利而举杯祝贺,可他们作梦也没有想到会败得如此之惨,其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 
  关于失败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作战计划过于脆弱,有的认为是飞行员技术不过硬,也有的认为是飞机的数量不足,还有的人把失败原因归结于没有雷达装置,更有甚者,则认为在海战中没有发挥潜艇的作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上述种种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不能说没有一定的意义。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失败原因应该归结为以下两点:(1) 当时日本海军的军事力量已经日趋衰弱。(2) “天助”已经不在日本一方。 
  具体地说:(A) 企图使日方在不损失一艘军舰的情况下全歼美舰队的作战计划(外围歼击战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