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2章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2章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战列舰葬身海底,世界上第一流的武器未能施展其威力,世界上无可比拟的战术由于生产能力的不足也付之东流了,这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如果不是由于政治上的错误,如果不是军阀统治日本,如果海军敢于旗帜鲜明地反对开战,上述的一切将肯定不会发生。越是回顾就越感到痛惜。更何况,领土无失,作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国依然存在。每忆至此,百感交集。 
  三 
  令人宽慰的是,这个小小的岛国在开国50年之后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五大强国之一,而以迅速发展了雄厚的海军力量为自豪的历史仍然没有消失。 
  早在大正年代末期,我国海军就跻身于世界三大海军之列了。到昭和16年昭和元年是1926年,昭和16年即公历1941年。后面出现的昭和年号可以以此类推。就更加雄厚充实,几乎发展到可以和占世界第二位的英国海军相抗衡的地步。如此强大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完全是日本人民用双手创造出来的,是日本民族智慧和财富的结晶,那些被驱使作战的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他们是牺牲品,而决定这场战争的少数战犯则罪该万死。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在战争中牺牲的数百万人的精神却是不朽的,应该永远载入日本民族的史册。 
  虽然日本联合舰队的身影已经永远消失了,但是,日本国和日本人仍然存在。问题在于,他们能否还保留战争中阵亡了的日本人的爱国心和牺牲精神,并引以为戒?如果要再现联合舰队的阵容,起码要花费2 兆5 千亿日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日本人的这种精神是可以而且必须恢复的。我相信,这种精神的恢复已经为期不远。 
  在我执笔撰写太平洋海战史的时候,日本民族的正确认识、宝贵的牺牲精神、日本的希望、国民的矜持等等感想,情不自禁地涌向心头。以上所述只不过是我的感情思潮中的几朵浪花。本书只是在尽可能地、正确地调查了海战实况之后,写出的一个记者的批判。读过这本书之后读者将会有何感想,那是诸位的自由。 
  伊藤正德  昭和31年1 月   
  (一)回顾联合舰队——祭奠卓越的舰队及作战人员 
  作为海岛之国日本的守卫,联合舰队仿佛是一尊守护神,长期为日本国民所熟悉。提起它,就会使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安全感。联合舰队是一支居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其雄伟而潇洒的战列舰则是世界第一流的巨舰,用“威容”这两个字来形容这一支舰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它一直得到了国民的关注和信赖。 
  然而,如此强大的一支舰队竟然全军覆灭,尸沉大海,踪影消逝殆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昭和16年12月8 日,从广岛湾出击的10艘大战舰中有9 艘被击沉,只有“长门”号1 艘战列舰幸免。就是这艘“长门”号,据说后来被搁置在横须贺码头,成了炮兵学校的教室。战败后不久,“长门”号又被拖到比基尼环礁,葬身于原子弹试验——导致如此衰亡的境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战败后的第二年春天,《文艺春秋》杂志社最早得到了这一消息,并希望我执笔写一下联合舰队衰败的真相。当时,我缺乏信心,加之眼前不时浮现出朋友们尸体的影子,心绪极乱,因而拒绝了。假如那时硬着头皮写出来,想必也不会成功。 
  战败后一晃10年过去了,我的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了。同时,我也发现对联合舰队的顾念之情在国民的心目中已油然而生。于是,我就给《时事新报》写了篇仅有四、五回的短篇海战记,接着,又继而将它扩展到长达80回的长篇海战记——这与其说是我个人的意念,倒不如说是读者的希望更为恰当。 
  对联合舰队的憧憬与回顾,似乎深深地埋藏在国民的心灵深处…… 
  1905年,在决定对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即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出击之前( 即日本海海战,世界上又称之为对马海战) ,东乡司令长官从镇海湾停泊地向大本营拍发了电报,电文如下: 
  “接到发现敌舰的情报,联合舰队立即出动,决心全歼敌舰。今天天气晴朗,但海浪很高。”——此电文后来成了国民所喜爱的名句。 
  东乡司令长官在自己的旗舰“三笠”号的桅杆顶部高高地升起了“Z ”字信号旗,该旗的含意是:“皇国兴废,在此一战,我全军将士务须全力奋战”——这“Z”字旗的含意和上述电文一样,成为国民难以忘怀的激昂的文字。 
  回忆也曾唤起了我担任海军记者时的欢悦。为了纪念“死”去的但没有举行葬礼的联合舰队,10年之后,我站在新的祭坛上,被好友们寄来的吊唁信深深地打动了。信的大意如下: 
  当我们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恰好收到了挚友小泉信三感情洋溢的信,这封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青年人对海军的怀念之情。小泉在任庆应私塾塾长时,曾兼任过网球部部长。在小泉60岁寿辰时,网球老友数十名聚集在小泉家中。此时正是昭和22年,换言之,正是战败的心灵创伤还隐隐作痛,美国的占领政策更加严酷的时刻。三杯酒下肚后,有人提议:“为了庆贺生辰并解除愁闷,大家一起唱支歌好吗?”于是,在一片赞同声中,全体高声唱起了《军舰进行曲》。这是对美国占领日本最大的反抗,也表现了国民对海军的怀念之情。雄壮的《军舰进行曲》,使热爱海军的小泉先生热泪盈眶。   
  (二)秘密建造“不沉战舰”——世界第一流的三大巨舰的由来 
  在世界上,有着关于日本海军的一系列传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关于超级战舰“大和”、“武藏”、“信浓”3 舰的建造。英美两国所拥有的最大战舰充其量不过3。5 万吨,而这3 艘战舰却大出世人意料之外,令海内外震惊——满载排水量都是7。2 万吨。伴随着这3 艘巨舰的建造,人们经历了若干悲伤和喜悦。 
  当时,日本国民对建造战舰一事全然不知,海军当局能够背着国民建造如此巨大的军舰,足见用心之良苦,胆略之宏大。 
  对战舰的诞生和倾覆一无所知的日本国民曾向执笔中的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回忆海军密切相关。他们的观点和疑问大体概括如下: 
  “建造世界上最大战舰的伟绩必定和日本民族的名字一起被永远载入世界历史的史册。对惨败仅仅仰天长叹是无济于事的。虽说7。2 万吨的大战舰已经永远不会重新再去建造了,但是,日本具有建造这种巨型战舰的能力却是千真万确的不容置疑的事实,它将是日本民族复兴的一大精神力量。然而,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制造如此巨大的战舰呢?几乎等于英美主力舰两倍的巨型战舰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不沉战舰’为什么终于葬身海底了呢?这确实是难以想象的。难道巨舰存在某种缺陷吗?或者,它象相扑大力士一样,因为有某些闪失而招致失败?也许,是由于战术运用上的失误而被敌舰击沉的吧?总之,我们很想知道事件的真相。” 
  上述疑问也正是日本海军官兵的疑问。 
  秘密建造超级大型战舰“大和”、“武藏”和超级巨型航空母舰“信浓”的本身就能说明海军战略的真情,我们从中也能得到不少深刻的启迪。 
  三艘巨舰是在意欲废弃华盛顿裁军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划分远东及太平洋势力范围,于1921年11月12日到1922年2 月6 日在华盛顿举行了全称为“关于限制海军军备和远东及太平洋区域问题的华盛顿会议”,也称“太平洋会议”。参加者有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等9 国。会议上,曾于1922年2 月6 日签订了美、英、日、法、意的《五国公约》,规定了5 国海军比例为5:5:3:1。75:1。75 ,并规定了主力舰的吨位,军舰的最大排水量( 不能超过3。5 万吨) 、大炮的最大口径等等。本书的“华盛顿裁军条约”即指此条约。的企图下着手建造的。当时,恐怕只有上帝才能知道它们注定要沉没的命运。 
  1936年以后,3 艘超级巨型战舰相继在长崎、吴港、横须贺的那围着大围墙的船台上装上了龙骨( “信浓”、“大和”开始时是在船坞内建造的) 。用围墙把实情隐瞒起来,说明海军当局为了达到秘密造舰的目的,确实是绞尽了脑汁,但是,“和平之神”的眼睛早就识破了日本企图废弃裁军条约的用心。 
  1936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当时,华盛顿裁军条约还仍然有效,根据这一条约,日英美三大海军国必须限制建造军舰。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家们深知,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建舰竞争曾为这一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火种,因此,他们十分担心日美海军之间的竞争将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便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巧妙地制定了裁军条约,这是历史上的一次成功之举。日本全权代表、元帅加藤友三郎( 日本海军中最受尊重的铁腕人物,后成为日本首相) 在缔结这一协定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来自英美新闻界的赞颂之词雨点似地向他扑来,从而也提高了日本海军的声望。 
  以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华丽风采名列“世界三大国”之一的日本,无疑主要是依靠国力的强大和大海军的威容。但是,加藤与英国的鲍尔弗、美国的休斯等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还曾多次掌握了打开会议僵局的主导权,因而,这与世界对日本高度评价不是没有关系的。笔者当时在华盛顿目睹的事实就证实了这一点。 
  加藤元帅回国后,一举把日本海军裁掉了一半,他忠实地恪守华盛顿裁军条约,甘心于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并期望在和平的日子里继续加强国家力量。当时,在掌握了这种战略领导权的加藤面前,无论是海军中的强硬派还是陆军中的少壮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