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下台内幕-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对外关系上,主张采取“弹性做法,重新加入联合国,以重返国际社会”,即到国际间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
在会上,还选出第一届领导机构成员。江鹏坚以一票之差险胜费希平,出任台湾第一个政治反对党主席。会上选出的11位中常委是费希平、苏贞昌、康宁祥、游锡、江鹏坚、周沧渊、尤清、洪奇昌、谢长廷、潘立夫、吴乃仁。此外还选出了陈菊、邱义仁、吴钟灵、郭吉仁、王义雄等5人为中央常务评议委员。
民进党的成立,标志着党外政治反对派有了政治中心,党外势力正式以政党的力量登上台湾政治舞台。然而,除了该党内部难以克服的一些弱点之外,民进党公开主张“台独”,成为它政治上的致命伤,同时也成为阻挠两岸和平统一的障碍。
民进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年底的“增额中央民意代表”选举。选举结果喜人,“立法院”内民进党代表由上届党外的6人增加到12人,“国民代表大会”内民进党的代表由上届党外的2人增加到11人,并且国民党的得票率首次跌至70%以下,只有6987%。至此,不管“解严”与否,民进党已参加正式的政治活动,事实上已成为合法的政党。
最大对手民进党诞生(2)
至此,让台湾各界人士谈“令”色变的“戒严令”,已到了任人指责、明知故犯、公开对抗的程度。特别是民进党“闯关”成立,违反党禁,官方竟然不能采取行动!人们大规模地触犯“戒严令”,国民党当局不敢以“令”定罪,坚持“戒严令”又有何用?一个法令到了如此地步,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思前想后,蒋经国开始认真地考虑起解除“戒严”的问题。
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在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董事长葛兰姆时表示,不久将取消“戒严令”,并制定“国家安全法”取代“戒严法”。8日,他在党内最高层次会议中常会上表示,关于政治革新的方案要尽快实施,首要行动是要取消“戒严令”。10日,在例行的纪念“双十节”大会上,蒋经国发表了著名的“向历史交待”的讲话,暗示将解除“戒严”。15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一致通过了“12人革新小组”提出的两项革新方案,即解除在“台澎金马地区”的“戒严令”,制定“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
在通过“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过程中,国、民两党“立法委员”多次发生冲突。民进党坚决反对任何限制人民权利的“国安法”,而国民党则顽固坚持必须以限制多种人民权利的“国安法”取代“戒严令”。民进党还在5月19日和6月12日,两次组织民众上街抗议。其中在后一次冲突中,示威民众与警方对峙达17小时30分钟。1987年6月16日,在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籍“立法委员”的强力护航下,“国安法”终于获得通过。7月1日,“国家安全法”正式公布施行。
7月14日,由“总统”蒋经国正式签署发表,宣布将从7月15日零点起在台湾地区“解严”。可以称之为世界戒严之最的、持续38年的“戒严令”的撤销,成为国民党政治改革的高潮。“解严”之后,“国安法”的施行,台湾同胞及民进党等组织并没有停止过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斗争,继续战斗在要民主、要民权、取消特务统治的第一线。尽管这样,台湾结束“戒严”,或多或少增加了各界社会人士参政、问政、议政的机会,可以不受党禁、报禁、集会游行的限制,争取提高各自的政治地位。岛内政局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五章 “党主席”的阴谋
李登辉掌权(1)
蒋经国统治国民党13年,用过4位搭档,分别是“副总统”谢东闵、李登辉,“行政院长”孙运璇、俞国华。4人中,用谢,是为贯彻任用台籍干部政策;用俞,则是安抚对政治改革不满的元老派和保守派;蒋经国有意培养接班的则是孙运璇、李登辉。
谢东闵为国民党早期培养的台籍干部。1945年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他是惟一的台湾籍代表,也是第一个出任省主席的台籍人士。1978年蒋经国正式“登基”,担任国民党政权的“总统”,谢东闵“运”盖众家,一跃而为蒋经国的副手,当上“副总统”,因此他是第一个出任“副总统”的台湾籍人士。尽管这样,谢东闵并不是作为蒋经国的接班人来安排的,因为当时蒋经国的身体在日本留学时期的李登辉状况正常,“副总统”的人选无关接班大局。谢东闵出任蒋经国的副手,主要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缓和自国民党去台后就产生、50年代和60年代不断激化、70年代和80年代尖锐对立的省籍矛盾。由于谢东闵和蒋经国的关系过于亲近,被“台独”分子视为“台湾人的败类”,列为“暗杀对象”。1976年10月,谢东闵在家中被“台独”分子邮寄的“邮件炸弹”炸伤一只手。遇此不幸,他分外伤心,以后虽然官升“副总统”,可为官的热情大减,很少发表政治性言论,当然接班就更不可能了。
俞国华也不是作为“接班”来安排的,却成为事实的“接班群”成员之一。此人和蒋家有着很深的渊源,长期以来被蒋氏父子视为财经助手。在1984年5月间“内阁”改组时,正值以国民党元老派为主的保守派得势,蒋经国为平衡党内不同意见,提名俞氏出任“行政院长”。从1986年起,蒋经国在最后的3年间重新启动政治改革之轮、以向历史作出交代时,俞国华还是跟上了蒋经国改革的步伐,并协助蒋经国完成了“解严、开放探亲”等重大决策。蒋经国很快病故,俞国华成为当然的“接班群”成员之一。可他马上与李登辉发生权力接班冲突,虽说起因并非俞国华,可他却是漩涡的中心。
蒋经国相中的第一位接班人是孙运璇。作为一位专业电力技术人员,曾在日本投降后来到台湾接收电力系统。国民党政权去台后,孙运璇在电力部门卓有成效地工作,深受蒋家父子的欣赏。1967年,他参加的援助非洲电力工业的合同期满时,台湾当局任命他为“交通部长”,3年后转任“经济部长”。蒋经国当上“总统”后,孙运璇升任“行政院长”。孙运璇能获得蒋经国的信任,因为他是一位出色的管理专家。从国民党逃台后的历史看,“孙运璇内阁”,前可比“陈、俞、严、蒋四内阁”,后可比“俞国华、李焕、郝柏村、连战四内阁”,是争议较少、丑闻较少的一届“内阁”,舆论界对他本人的评议,也是比较平和的。1984年2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十二届二中全会上,蒋经国正式把李登辉定为“副总统”。不管怎么说,从当时的政局态势和政治行情看,蒋经国选李不选孙无论如何是不公正的。这一决定导致几十年来他对蒋经国的忠诚、蒋经国对他的信任顿时全消,71岁的孙运璇终于被击倒了。会议开完不到10天,1984年2月24日,他突患脑溢血,从此退出政坛。台湾各界一片惋惜之声,政坛更是一片议论纷纷,对蒋经国的决策想不通的人有之,反对的人有之,当然拥护的人也不少。不管是拥护还是反对的人,都普遍认为选李不选孙是蒋经国主政后在用人上最大的失误。
蒋经国相中的另一位继位者是李登辉。有意思的是,蒋挑中的两位接班人,孙为工业管理专家,李为农业理论专家。李登辉获得的学位有台湾最高学府台湾大学农经系学士和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经济学蒋经国选择李登辉为接班人博士。1972年6月,自在美国获奖以来一直忙于各种岛内外学术活动的李登辉,一步跨入“行政院”,出任“政务委员”。1978年6月,蒋经国就职“总统”后,又昔日战友今日政敌(左李登辉,右林洋港)把李登辉调任官场最敏感的台北市市长,1981年12月调任“台湾省主席”。1984年3月出任“副总统”。从李登辉上台后的所作所为看,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令两岸人民失望,令所有的中国人痛心。此外,李登辉把国民党视为“外来政权”,上台之后就开始了削弱国民党、乃至让国民党下台的阴谋,终于在2000年3月18日的选举中变成事实,国民党候选人连战败于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之手,国民党成为在野党。
蒋经国的身体在70岁以前可以说不错,只是步入古稀之年后,原有的糖尿病出现恶化。1980年1月18日,经保健医护小组检查,蒋经国也患上了曾导致其父身体由好变坏的前列腺炎,住进荣民总医院动手术割除。次年7月,在该院进行眼部手术。10月10日,因血压过高当场晕倒在“国庆大典”上。1982年2月做左眼视网膜手术。1983年,糖尿病再度恶化,面对浮肿和疾病,经接受中医治疗终于稳住病情。1985年8月,进入荣民总医院进行右眼白内障摘除手术,并装置人工水晶球体,两眼视力恢复到02。1986年4月,心脏出现问题,再进荣民总医院装置心脏起搏器。1987年9月25日,蒋经国正式以轮椅代步参加国民党中常会例会。
1988年1月5日,蒋经国立下“遗嘱”,作为“政治交代”。1月12日,最后一次来到“总统府办公室”,说是来上班办公,还不如说是因为“留恋”,来向最熟悉的地方告别。
李登辉掌权(2)
1月13日早晨7时30分,蒋经国起床后感到不舒服,经保健医生检查后未发现恶化症状,经一般性保健治疗后,病人恢复平静。下午1时55分,病人突然大口吐血,很快转入昏迷。3时50分,病人心脏停止跳动,瞳孔散大,群医停止一切抢救措施,79岁的蒋经国与世长辞。
国民党方面为蒋经国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葬礼,台湾各界人士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思。大殓结束后,蒋经国的灵柩被送至桃园大溪镇头寮宾馆,宾馆也改为“大溪陵寝”,在陵寝几公里外就是其父蒋介石灵柩停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