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再现第一代领袖的真实生活(选载) >

第15章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再现第一代领袖的真实生活(选载)-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的话,使陈伯达丢魂丧胆,使林彪极为难堪。大约为了给林彪留点面子,毛泽东对林彪说:“我劝你也别当国家主席,谁坚持设,谁去当!”
  他的话音里除了威严还透出一种凄楚。这种话是他从未说过的。1959年批判彭德怀的那种高屋建瓴,那种嬉笑怒骂的潇洒已经从他身上消失了。
  毛泽东的一席话,使庐山的政治气温骤降。林彪和陈伯达都意识到,这回他们输了。此后,他们便从政治巅峰上跌落下来,一步步走了下坡路。
  叶群、吴法宪等人匆忙撤回、销毁自己的言论。开始,留守北京没有来庐山参加前期会议的总参谋长黄永胜也照叶群的部署准备了一份类似的发言稿,听说山上风云突变,就悄悄地销毁了文稿。
  8月26、27日,周恩来找吴法宪等人谈话,要他们作检讨。吴法宪报告了林彪。林彪说:“你没有错,不要作检讨。”叶群则极力安抚左右为难的吴法宪:“你不要紧张,还有林彪、黄永胜在嘛!只要不牵扯到林彪、黄永胜就好办。大锅里有饭,小锅里好办。”
  随后,叶群、黄永胜召集吴、李、邱布置统一口径,强调在小组会上发言不能牵涉林彪,黄、吴、李、邱只讲自己,互不涉及。
  为了挫败林彪夺权的计划,毛泽东决定拿陈伯达开刀。
  8月31日,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毛泽东说:“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还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我们只能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而决不能跟陈伯达的谣言和诡辩混在一起。”毛泽东要求大家“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并把林彪一伙的这次表演形容为“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后来杜修贤回忆道:“开幕时,主席台上坐着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五位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到9月6日九届二中全会闭幕时,五位政治局常委还剩四位坐在主席台上。他们中间的理论家—陈伯达消失了。
  “我记得闭幕那天,气氛空前地紧张。前几天许多中央委员还误中林彪‘天才论’的圈套,会场里响起拥护毛泽东当国家主席的合唱声。可这时,全场鸦雀无声,针落闻声。
  “我们记者站在后台,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主席台那四位常委脸上的表情让人脊梁上哧哧地蹿凉气。毛泽东气愤里带着悲楚;林彪拉着沮丧透顶的瘦脸;周恩来紧抿嘴唇异常严肃;康生眼镜后面的眼睛闪着捉摸不定的光。我们只敢探头朝台上望,脚下就是不敢迈步!”
  原来,九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对陈伯达进行审查并展开批判。
  就这样,陈伯达当了林彪的替罪羊,林彪仍然高坐主席台之上,可是,他这时的心情已经不比初上庐山信心满怀了,在毛泽东心中,他已经“失宠”了。
  庐山,对于林彪来说,太熟悉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历史选择了庐山这个神秘的政治舞台,让林彪上演了极其精彩的大戏。让我们再把历史的镜头拉回到1959年夏天那次庐山会议,看看在那次会议上发生了什么。
  历史有时就像风雨一样变幻莫测,当彭德怀因铮铮真言而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同时,却使另外一个人获得了渴望已久的机会。
  1959年的夏天特别炎热,党中央决定在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系统地研究怎样有效地克服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左”的偏差,为完成本年度的大跃进计划扫除障碍。

  庐山飞云雾(5)

  在6月底7月初的几天,中央的决策者们和各地领导人陆续抵达庐山,虽然会面、交谈、笑声、问好声不断,但人们的话语、眉间总是透露出隐隐的不安。
  刚刚出国访问归来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也被毛泽东请上了山。
  庐山,真是人间仙境,前来赴会的领导者们暂时远离尘嚣,放松精神,从容议事。会议
  最初几天,与会者大都心情舒畅。
  毛泽东谈笑风生,鼓励大家踊跃发言。
  关于目前的形势,毛泽东很欣赏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的三句话,就借用来概括,即成绩伟大,经验丰富(实际上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他专门谈到了“大家要冷一下,做冷锅上的蚂蚁,不要做热锅上的蚂蚁”。
  “去年情况本来很好,但带来一些盲目性,只想好的一面,没想到困难一面。”
  毛泽东用强调的口气说:“总之,怪话不少,要让人说。”
  毛泽东的定调讲话,和庐山的云雾一样,驱散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暑气,会议的空气轻松起来。
  刘少奇的话更使“神仙”们飘逸起来。他话语不多,但切中要点:
  “1958年经验丰富,教训深刻,最大的成绩是得到了教训,全党全民得到深刻的教训,毫无悲观、抱怨之必要,不要责备下面。”
  他对会议的总的调子是这样解释的:
  “成绩要讲够,缺点要讲透。”
  接下来的讨论发言,坦率与热烈,可以说是过去党的会议上少见的,或许是现实现状逼使与会者不得不谈。
  会上的“神仙”在会后的言谈中,变得更加直率,更能反映庐山会议前期领导者们对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对党的领导的失误的沉痛反省。
  田家英、吴冷西、胡乔木、陈伯达、李锐等为毛泽东所倚重的“才子”们在7月6日,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聚合在一起。他们对目前形势的看法在交谈以后,显出沉重的忧虑。
  应毛泽东亲自之邀而来的彭德怀元帅,在这种气氛影响下,也作了不同凡响的发言。他说:“1957年整风反右以来,政治、经济一连串的胜利,党的威信高了,得意忘形—说得意忘形可能重了点,总之是脑子热了点……去年忽视了工作方法六十条一切经过试验这一条。吃饭不要钱,那么大的事,没有经过实验。总之,大胜利以后容易热,就是熟悉的经验也容易忘记。”“裤子要自己脱,不要让人家拉。江西还在讲去年增产百分之六十七,这是脱了外裤,留了衬裤,要一次脱光,省得被动。”
  “过日子,国家也要注意风景区,人工湖可以慢点,浪费很大。好多省都给毛主席修别墅,这总不是毛主席让搞的。”
  “毛主席与党中央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滥用这种威信是不行的,去年乱传主席的意见,问题不少。”
  有人在暗示彭德怀,不能再“放大炮”了,但他全然不理,又提出去年毛泽东曾经给他安上的“算账派”、“观潮派”帽子之事:“什么‘算账派’、‘观潮派’……帽子都有了,对于广开言路有影响。有些人不说真话,摸领导人的心理……解放以来,一连串的胜利,造成群众性的头脑发热,因而向毛主席反映情况,只讲可能的和有利的因素。在大的胜利中,容易看不见、听不到反面的东西!”
  人们都紧盯彭德怀,有人恨不得堵上耳朵,也有人已经在手心里攥出汗来了。
  彭德怀积郁久矣,一吐为快,但他哪里知道,他的讲话记录被柯庆施悄悄地呈送给毛泽东。
  夜已经很深了,庐山显得格外宁静,点缀在群峰之间的灯火,似乎也在沉默。此刻,彭德怀十分焦虑。毛泽东既然把大家请上山来,就是要好好总结一下近年来的经验教训,我为什么不能找毛泽东谈一谈,坦陈自己对目前国家社会经济形势的看法?
  但是,他未能见到毛泽东,因为他刚刚睡下,警卫礼貌地挡了驾。
  彭德怀决定用写信的方式向主席坦陈自己的看法。
  信终于送出去了。
  但让彭德怀意想不到的是,这封信给他带来了人生悲剧,庐山的平静也终于被打破了。
  第二天,会议重新编组,会议代表人手一份《意见书》,结合原定的《会议纪要》进行讨论。
  最初的“神仙会”的那种飘逸的气氛全然消失了,整个会议已经开始转向,为目前形势和中央决策大唱赞歌的人越来越多,对彭德怀的公开的和间接的指责也越来越多。彭德怀郑重声明:这是私人信件,不是什么意见书,要求中央收回,但已经迟了。
  也就是在《意见书》下发的当天,“理论权威”康生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条子:“我斗胆建议,不能姑息。”他“提醒”毛泽东,这封信绝不是偶然的;多年来,这位“老粗”就与党同床异梦,如此等等。
  没有多久林彪来到了庐山,他的到来无疑是给批判彭德怀的大火再添一把柴。
  历史往往也就这么复杂,彭德怀铮铮真言把自己推入地狱门口的同时,却使另外一个人获得渴望已久的机会。
  性格内向的林彪,虽然在休养,但他对政治风云的这种变幻却十分敏感。他对鼓吹神话般的乌托邦主义给神州大地带来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灾难并没有亲身感受。他住在四周山清水秀、豪华舒适的别墅里,像相门中的公子,顿顿吃的是美味佳肴,怎么能体会到流浪街头的叫花子的苦衷?但敏感的神经已经告诉他,一场风暴迟早要来临。
  7月23日,毛泽东讲话的日子,是庐山会议发生转折的日子。这一天,毛泽东在会议上做了长篇激烈的讲话。

  庐山飞云雾(6)

  彭德怀意识到,自己的信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委屈之情涌上心头。他要向主席表白:这完全是一场误会。
  在会议室门口,彭德怀迎住毛泽东:
  “主席,我的信是给您个人的,没有让大家讨论……”
  毛泽东径直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也没有等他把话说完。
  刚强的元帅难以承受这沉重的打击。他还是不明白,事情怎么到这种地步?
  在强大的压力下,彭德怀作了检讨。
  7月31日,这天上午10时,毛泽东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