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为历史流泪 >

第15章

为历史流泪-第15章

小说: 为历史流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ǚ苫窃诖サ礁哐瓜吆笞够倩故潜环疵牢渥胺肿踊髀涞摹>菹ぃ饲暗姆鹿室丫斐闪矫阃囊晾司旌鸵幻钡胤胨劳觥⒁幻谰勘ё佟!   
    拿枪的人并不总是强者    
    2004年以来已经有至少5架美军直升机在伊拉克坠毁。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曾经有当地农民用步枪击落美军直升机的消息,尽管很多人不信,但美军的确在这里损失了太多的直升机,人们已经开始在问:为什么美国的飞机一到伊拉克就特别容易往下掉。    
    实际上我们对美军飞机并不陌生。每天都有美军直升机从我们头顶飞过,无论白天黑夜,它们巨大的轰鸣肆无忌惮地滑过巴格达的天空。渐渐地,飞机一来我就神经质地头疼。每次飞机飞过,高度都很低,仿佛在楼顶就能伸手触摸似的。一般这些飞机两侧的门都大开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坐在门边,有的腿还吊在空中,十分警惕地注视着地面的一举一动。想到这些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大兵,不知道哪天哪架飞机就得往下掉,我的心里也充满对他们的同情。    
    拿枪的人并不总是强者,表面看来横行霸道的人实际上是最为自己的安全担忧的。大兵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占领者的尴尬身份使得任何盔甲也不能保障他们的安全,谁又能知道他们内心的恐惧呢?    
    摩苏尔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北部约400公里处,那里是目前反美暴力活动最频繁的“逊尼三角地”的最北端。这个所谓的“逊尼三角地”北起巴格达以北400公里的摩苏尔,西至巴格达以西110公里的拉马迪,东至巴格达东北60公里的巴古拜,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被称为“抵抗之都”的费卢杰,还有经常发生炸弹袭击的萨迈拉、拜拉德、哈勒迪亚等城镇均坐落于此。目前,伊拉克境内绝大多数反美武装袭击都发生在伊中北部逊尼派阿拉伯人聚居的三角地区。    
    在为一次次的伤亡叹息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逊尼三角地”为什么成为战后伊拉克抵抗势力的核心呢?    
    这个题目布置了,大家讨论,最后形成了一些主要的观点,认为这一局面的形成与这一地区前伊拉克军队人士集中、美军占领者对逊尼派的强硬镇压以及逊尼派阿拉伯人对占领当局扶持起来的临时管理委员会不满有关。    
    在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联军当局解散了40万伊拉克前军队以及国防部、新闻部及前政权的情报部门等核心部门,而这些部门中相当多的人都和萨达姆一样来自这一逊尼派聚居的三角地带。例如,费卢杰之所以被称做“抵抗之都”,与大部分前伊拉克情报人员来自费卢杰镇不无关系。这些前军队和政府的职员被解雇后,绝大多数找不到适当的工作,难以维持生计。在反美武装势力的积极招募下,很多人很快就加入了暴力袭击行列。    
    同时,据有关部门估计,伊拉克战争及此前长期的制裁还使伊拉克的工业基础几近瘫痪,有超过800万的人失去了工作。作为战争和长期经济萧条的结果,目前伊拉克的失业率超过了50%。战后,除了一部分为联军和外国商人工作的人之外,普通伊拉克人的生活水平整体下降。这些也都促使一部分人聚集到美军比较集中的逊尼三角地带进行抗击美军的暴力活动。    
    在战后初期,伊拉克的暴力活动主要是抢劫成风、治安混乱。但随后,暴力活动迅速转向反美和抵抗,目前更有将目标扩大为所有外国人和为联军工作的当地人的趋势。这一转变与美军以占领者姿态对当地人尤其是逊尼派阿拉伯人进行粗暴镇压有关。由于从一开始美军就对包括萨达姆家乡在内的逊尼派三角地进行重点防范,频繁搜捕、宵禁,他们滥伤无辜的行动激起了更多当地人的反美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当地逊尼派人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提到,不少人是由于无法忍受美军在搜索行动中侮辱性的言行而拿起武器的,有人参加反美暴力行动则是为了给被美军误杀的亲朋好友报仇。


第三部分第36节 逊尼三角地之谜(2)

    “萨达姆残余势力”    
    美军习惯于将这些抵抗势力称做“萨达姆残余势力”,但在包括萨达姆在内的绝大部分美军通缉的前伊政权高官相继被擒获后,这一地区的反美袭击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减少,但是袭击的激烈度和命中率却有增无减。这说明,反美武装分子的抵抗并不是出自对前政权的忠心和幻想,而是出于对被占领这一事实的激烈反抗。    
    对美国扶持的伊临时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强烈不满也是“逊尼三角地”反美暴力如此集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伊拉克民族、教派构成复杂,但主要有三大派:逊尼派阿拉伯人、什叶派阿拉伯人和主要为逊尼派的库尔德人。由于萨达姆本人是逊尼派,所以自美英联军占领伊拉克以来,从官方言论到媒体报道都将逊尼派穆斯林与伊拉克前政权联系在一起,美军对待逊尼派的镇压尤为强硬,逊尼派感觉他们在新政权中成为被打压和排挤的对象,所以反美情绪在逊尼派中日益高涨。    
    然而,前萨达姆政权实际上并非宗教政权,更谈不上是“逊尼派政权”,因为萨达姆选择官员的依据并不是根据宗教派别,而是根据对他本人的忠实程度,很多什叶派甚至基督教的人士也位居高官。    
    由于缺乏准确的人口普查,伊拉克逊尼派阿拉伯人的数量到底是多少,以及应该在新政权中有多大发言权,这些问题一直争议很大。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逊尼派阿拉伯人约占伊拉克人口的20%,什叶派占60%,库尔德人占20%。按照这个比例,在美军主导建立的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中逊尼派占有5个席位,什叶派占13席,库尔德人占5席,另外两个席位分别归属基督教徒和土库曼人。但是逊尼派阿拉伯人认为,他们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被严重低估了,他们在临管会中的席位应该更多才对。    
    此外,他们认为美国人选择的5名代表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这种被“忽视”和“边缘化”的感觉令不少逊尼派穆斯林感到失望,也促使他们加入抵抗者行列。


第三部分第37节 硝烟笼罩的生活(1)

    在巴格达买枪比买米方便    
    在这个枪支泛滥的国家,一些中国公司的留守人员还购买了冲锋枪。枕边放着一枝冲锋枪睡觉,这是绝对难忘的人生体验。    
    大年初五。    
    最近有些劳累过头,失眠也更为严重,这才注意到其实原来每天晚上都会传来枪声,有时候还比较密集。    
    枕着冲锋枪睡觉    
    在这个枪支泛滥的国家,一些中国公司的留守人员还购买了冲锋枪。枕边放着一枝冲锋枪睡觉,我无法描述这是一种什么滋味,但这却是绝对难忘的人生体验。    
    这一天,两名曾为中国使馆工作的当地司机找到分社,询问中国使馆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他们的英文好得出奇,也很注意形象,你很难把他们和普通的伊拉克人及司机职业联系起来。实际上,很多当地邻居都提醒我说,要对他们“提防些”,因为这些战前萨达姆时代为外国使馆工作的人,很多都可能是情报部门的人。    
    熟悉的当地朋友说,在萨达姆时代,70%以上的出租车司机都是情报人员或者秘密警察;你上街买一本外文字典,会有人记下你的名字和住址,调查你是否里通外国。很多人怀疑,战后一些外国机构之所以被劫掠得如此之惨,不知有没有当地内部人的串通?    
    还有一个曾经在北京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伊拉克人也找到这里,询问我们最近有没有人从北京来,国际台还有他200美元工资,如果有人来的话给他捎来。我答应留下他的电话,有人来时就通知他。200美元还要跨国讨要?但这却是普通伊拉克人两个月的工资。有了这200美元,家中就能添置一台崭新的彩色电视机。目前,相当多的人家还在使用黑白电视机,而且只能收看联军控制的伊拉克电视台一个频道。那些有钱购买卫星天线的人家则担心色情节目泛滥,这也成为战后人们文化生活一个新问题。    
    发电机再次成为我头疼的问题,使我根本无法专心于新闻报道与策划。阿德南说:“你的前任在短短的5个月里,已经为修理发电机花了1000多美元。”他找到我,结结巴巴地说,发电机噪音异常,肯定是发动机出毛病了,他已经请了工程师,如果修的话要500美元到1800美元,如果买新的,要7000多美元,问我怎么办。我们在这里本来人力就极为有限,但却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和财力来解决这些在别的地方想都想不到的问题。这是战争所赐,我们毫无选择,只能应付。


第三部分第38节 硝烟笼罩的生活(2)

    月季花不小心开了一朵    
    最近在我的个人主页“雨窗在线”上,我又放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张是分社的院子。我描写了院子里的青草、椰枣树和依旧果实挂满枝头的橘树,还有最近刚刚开放的一朵娇艳的月季花。分社的同事看到了,都不相信我们院子里的花已经开了—由于紧张和忙碌,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到院子去散步了。其实我们很少到院子里去,只是偶尔去打打乒乓球和羽毛球,但是更多更频繁的,是去检修发电机—这里拍拍,那里踢踢,发电机又工作了,可是晚上刚躺下,它又坏了,顿时一片黑暗,继电器的滴滴声四起。这时候如果恰好碰到外面打枪,那种感觉真是糟透了。    
    大年初五,我们已经无心过年了,可是一个中餐馆的老板要请大家一起聚聚。我只好请小李和雇员留守,用无线步话机联络正在外面采访的摄影记者,一起去中餐馆。路上交通依然极为堵塞,让人仿佛又回到了上下班高峰的北京。在有的路段,美军士兵和伊拉克警察还一起设立临时检查站盘查车辆,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