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

第169章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扯到了进攻吐蕃有三碍,高原反应、雪盲、炊事不熟,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高原适应训练,防护用具,药物,引的一片啧啧称赞。然后大谈如何适应高原地理环境气候,注意事项防护措施等等,圣山喜马拉雅的传说,佛教和印度教的世界中心和最接近神明的顶点珠穆朗玛峰和圣湖纳木措典故。

  就把他们说的个个面色大变,挥袖而去。

  结果,老皇帝显然心情大好,似乎我每说一个典故,就赐酒一杯。说的兴致起了什么石冻白,什么三勒浆、凉州青、雕胡酿的,都当水一杯杯的灌下去,直接在我胃中调开了鸡尾酒。于是……

  再次醒来时候,醉眼朦胧,却就一个纤柔的影子。透过薄纱的在帐前,朦胧的看不轻细节,却更始人口舌干燥,就在那帏帐轻轻一撇,就见那精致的脸蛋和玲珑有致的满涨身材,我就再也无法忍受。

  却是那些内监,好心做了坏事,有意无意的给我安排了这个净房,却是有人的,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我可没有那些谷精上脑,还能紧急刹车的柳下非,俗话酒壮什么胆来着,猫扑、熊抱、龙抓手……

  只记得,她泪汪汪的哀哀求了我什么,我也诚恳的求她“我会好好待你的”纭纭,然后就推倒再推倒……

  于是一觉醒来来之后,我不但有了个和李白同学比肩的事迹外,还成了高力士口中兼通晓各国各族民俗文化的西域通,草原通了。

  据高力士的说法,我借着酒劲大发酒疯,一个个卯上人家了,最后演变成一场相当精彩的舌战大会,那些尚有些不服气的外番使节,本国的情形典故被三言两语说的,面如土色或是勃然变色,更别提一旁众多观众的表情跌宕起伏的,有多精彩了。

  “这个,不会引起什么国家纷争么?”我还是谦虚点好,谁知道昨晚什么是该说的,什么不该说的。

  “那群番子,自以为我朝逢大难,就可以轻衅上国了……偏偏,朝中多是微言大义。疏于外事的”高力士转头过来嘿嘿两声“……若不是碍于这个仪制,老奴亦要当庭击节叫好”

  “那,又怎么敢劳驾高公的大驾呢,亲候这里呢?”我再次嘘了口气

  “官家说了,可等着您起来,有话说呢?”

  “哦”

  紧走了几步把那些小黄门,坠在身后不远,他才开口又道“官家自知,军上年少行游见历极丰的,未想非但是吐蕃西番,连南沼诸蛮的历史典故,都甚是通晓,将来怕还没有大用,只是年轻刚折,有时才华自负过大了,反叫人无法放心了”

  “倒叫高公费心了”我客气地道声谢,总算平时的孝敬和投入没白费。

  “咋家也没剩几个年头可以侍奉了……”他摆摆手“人老了心也软了,,凡事只求个安稳就好了,殿下素与老奴亲近,实在不想见到什么不开心的情形……”

  “是!”不愧是是那个“弄权第一,大节无亏”的高力士,这一番话已经很明白了。

  至少昨晚那庭会也不是偶然,老皇帝知道点什么,才特意叫了我来,引出这个契机的。

  只是言下意,我知吐蕃事务,似乎老皇帝早已心中有数了。要知道关于吐蕃的建言,也就临别时一时冲动,和老太子说过,而这位又是当了多年“无为太子”,一直谨小慎微过来的,最多应该就他几个心腹知道……得出的结论,这只能说两代君王父子之间的这滩混水,实在太深了。

  最糟糕的结果,似乎是我昨天一时忘形,最没遮拦的说出来的东西未免多了点,只要有心人,都可以察觉到点什么,我也记不清楚是不是说恶劣哪些该说不该说的。

  但至少有一点,至少超前的丰富学识与我这年龄不相符了,要知道这可不是通信发达信息爆炸时代,坐在家里就能知晓大多数古今天下事的。关山迢迢,讯息不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那只是存在美好的愿望中的事情。

  身受皇恩,没能力而保持低调无为叫有自知之明,有能力却刻意的隐藏起来,这个动机就足够阴谋论者,提供无数的设想的素材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瞒天过海

  意料中的三堂回审,就这样过关了,其中的过程,想来犹如一场大梦一般。

  虽然是君臣奏对,但气氛还算轻松,无非就是聊天式的由老皇帝身边那几位轮流盘问,各种来历和因由。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在意,也是在情理中事,当初我为了讨个清净,给小丫头说了许多诸如秦叔宝穷困潦倒卖马、魏国公程知节早年剪径为业,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典故,宰相魏征梦斩径河龙王,秦琼与尉迟敬德成为门神的来由等初唐君臣间的传闻秩事,也无意中被负责小丫头起居注的人给一字不差的记下来,因此当就有人打小报告说我言多毁逆,对圣祖先皇及勋臣大不敬纭纭。只是这都是些带有对太宗歌功颂德性质的趣谈,我推脱做域外传奇的野史遗闻,才蒙混过去而已。

  但是昨天吹牛吹的太狠了,天南地北的扯的他远了,不免难以自圆其说,这毕竟不是一个全民普及义务教育的时代,一般只有传承古老的世家大族,才能有足够的积累和底蕴,给子孙留下丰富的知识遗产。

  因此只好把一切都推在我的师承上,把什么无名老人授徒的谎言继续下去,然后以我家老头子为原形,杜撰一些诸如身在西域却常常心怀故国,不时谈起本朝的种种,只是有人问起他为什么不回去,就做出不胜唏嘘,据说在那里有太多的恩怨纠缠、爱恨情仇不堪也不愿回首情形,听的老皇帝他们一脸狐疑,大眼瞪小眼的。

  至于他的学问倾向,当然主张兼通诸子,取百家之长纭纭,

  为了证明我这无名老师傅的来头,加强顺理成章可信度兼自抬身价,我还给他们列举了一大堆参考书目,什么孙武的〈孙子〉吴起的〈吴子〉姜望的〈六韬〉韩信的〈黄石公三略〉司马骧且〈司马法〉,尉僚的〈尉僚子〉孙膑的〈孙膑兵法〉这都是这个时代已经熟知的兵书,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学习的。

  听起来很玄乎,但在我那个时代,淘旧书的夜市地摊上,5元就能买上一本内蒙古出版社的合集。

  其他什么〈百战奇略〉〈武经七书〉〈曾胡治兵语录〉,〈玉帐经〉〈太乙法〉〈六军镜〉,还有什么〈太平方略〉〈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梦溪笔谈〉〈太平广记〉《三言两拍》等等也罗列的一通,不管这几位是否听过,是否这时代的东西,反正基本查无出处,但一听名字就觉得是关军国方略,非常了不起的着作。

  当然了,这些东西在古时也许难得见闻于世,但在后世却是成千上万的出版任人购阅,还附有历代名人大家深入研究所做的详细注解,至于那些典籍,我多半只读过其简介,不过也都是历代学者名家苦心钻研的成果,对其精髓要义的概述评价入木三分,拿来糊弄一下观众,还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真要细究起来,那也是前人学的怎么好,到了我实在不才,就学点皮毛,这也说的过去。

  至于问我一个普通人怎么晓得这些杂七杂八的,很简单,家学渊源而已,道往事不堪回首,小时侯的我没有什么特长,就是课外书看得到多一点。母亲又去世的早,想当年,我缺乏玩具和儿童读物的童年,很长一段时间是在粗心大意的老爹,收罗来的发着霉味和书虫的旧书堆里度过,拜书痴老爸所赐,同龄小孩在看小人书、玩彩图片的时候,我的启蒙读物却是什么《三国演义》《东周烈国志》。也不管看的明白不的囫囵吞枣,可怜我还傻傻的以为,这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将来我会比同龄人聪明。除了偶尔遇到看的不明白实在鸟火之余,顽性大发就把其中的插图给撕了,让老爹好生心疼一阵外,倒也被蒙混了一整个童年。

  再大一些就是什么《资治通鉴》《三言两拍》,等上了初中,象《金瓶梅》《玉蒲团》好些名着也差不多普及了一遍,接触的范围广了,那些漫画和游戏才真正进入我的生活。

  大可想象一下:曾几何时,一个小孩抱着本比自己脑袋还大的《词海》之类大部头发呆的情形。害的是那老爹的资深学友来访,惊见一孩童抱着本影印清同治年木刻版《资治通鉴》,惊而直呼神童也,不过这神童最终是没做成,因为我的数学逻辑方面的表现实在让老师想撞墙,但终究靠给那位老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年后也沾了人家的光混了碗饭吃,挤进了考古队的半个名额……

  只是当我无意识的吐出《卫公问对》这个名字的时候,出了点意外,他们的表情一下僵住,然后变的十分古怪,余怀贞本来轻尝慢泯一口茶水呛在喉咙里,几名负责随侍的录事、舍人,一个手颤把案上的书卷丢了一地,另一个还措手在纸上涂鸦了一只污绩的,然后是帐后哗啦器物狠狠摔在地上的碎裂声,和被拖走时,连声“陛下恕罪”的哭喊。

  “你真读过《太宗对李卫公策问》”高力士颤声道,却被老皇帝轻轻瞟了一眼,连忙告罪退到身后。

  “那个“我汗然,用的着反应这么强烈么“……略知道一些而已,难道有什么不妥么?”

  老皇帝的脸难得的抽了抽,却看不出什么样表情来,放下帘子招他们到后面,低声嘀咕起来,却把我晾了一边。许久之后,然后出来问,“你可曾还记得其中的章目”

  我自觉似乎捅了个马蜂窝,不小心把离这时代不远的东西给漏了出来,可是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咬牙道“记得一些”

  怎么不记得,《卫公策问》全名叫《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我那古代文学史的变态教授,为了为难屡屡逃课的大白、网虫们,特意从古代兵书里,开出的论文题目,至今还让许多人提起时,咬牙切齿的。相比那些孙武的〈孙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