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空降作战-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架AH…64直升机中低空进入,在空降战斗地域对敌进行持续的火力突击。
第十三章 战后苏军的空降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军于1968年8月和1979年12月对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入侵。在这两次入侵行动中,苏军都大量使用空降兵,在战争爆发阶段向对方首都及其他战略要地实施突然袭击,一举瘫痪对方,配合地面部队实现了快速占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次成功的战略性空降作战。
第一节 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的空降作战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杜布切克上台后,捷自由化的倾向急剧发展,使整个东欧处于离心状态。苏联为了维护其在东欧的统治地位,在施加政治、经济压力无效之后,于1968年8月20日实施了武装入侵。
从5月开始,苏军就进行了武装入侵的准备。先后在其本土和捷、波、匈、德境内举行了13次以侵捷为背景的军事演习,并借此机会集结了20多万军队。7、8月,苏国防部长等分别与德、波、匈国防部长会晤,策划侵捷事宜
8月20日,趁捷中央召开会议之际,苏发动了入侵行动,以一举将捷要员一网打尽。
入侵苏军共23个师25万余人,编成3个集团军,从3个方向实施突击。〃A〃集团军5个师,从东德的普劳恩向布杰约维推进,封锁捷德和捷奥边境,同时以部分兵力配合〃B〃集团军进占布拉格;〃B〃集团军7个师,从马克思城和德累斯顿出发,与从波兰利格尼察出发的苏军1个迫克师对布拉格实施向心突击;〃C〃集团军9个师,在捷北、东、南边境宽大正面实施辅助突击,同时以部分兵力配合〃A〃集团军封锁捷奥边境。另以2个空降师在布拉格等战略要点空降,以迅速控制捷首脑机关及要害部位。
8月20日23时,苏1架安…12型运输机在布拉格上空伪称发动机故障,要求紧急降落。机场按国际惯例允许其迫降后,机上的70多名伞兵迅速占领了机场各要害部位,并威逼工作人员照常工作,保障其后续机群着陆。接着,苏第105空降师乘30架安…12型运输机,从驻地白俄罗斯的维杰布斯科起飞,在战斗机和轰炸机掩护下,以每分钟1架的间隔空运到布拉格。空降兵着陆后搭乘空运来的坦克和其它战斗车辆向布拉格市区突进,6小时内即控制了该市所有交通要道,包围了中央委员会大厦、国防部、外交部,占领了邮电局、广播电台等部门,并以〃工农革命政府〃的名义拘捕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党政军要人。与此同时,苏空降师一部在捷南部的布杰约维策、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等地机降,波空降第6师一部在捷北部赫拉得茨克拉诺维机降,控制机场,作为空运军队和补给物资的前进基地。另以直升机部队占领捷东部的交通要点科希策。
实施空降时,苏对联邦德国、奥地利方向实施了大规模强烈的电子干扰,使用大量金属反射体,使西方监视布拉格上空的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一片白雾,有效地掩护了空降行动。
地面部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从三个方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捷纵深突进,捷军防不猝防,仅6小时苏军即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整个局势,完成了军事入侵任务。
第二节 阿富汗战争初期的空降作战
阿富汗是中东通往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陆上交通要冲,是苏联推行〃南下战略〃的跳板。苏从50年代中期起,就在阿富汗建立亲苏政权。1979年9月阿明上台,阿富汗出现对苏的离心倾向,苏为了保住这块地盘,策划了武装入侵。
1979年11月至12月初,苏以阿政府请求肃清阿境内反动武装为借口,向喀布尔前后空运了1个空降团,连同以前空运的1个摩步营,将近2000人。这些部队控制了喀布尔、巴格兰姆、贾拉拉巴德等地机场和喀布尔北的萨兰山口。12月20日23日,苏运输机平均每天出动50架次,向阿运送武器弹药。从12月24日起,进一步加快了空运速度,至27日的3天时间内,出动安…12、安…22型运输机350余架次,向喀布尔、巴格兰姆机场运送了空降兵第105师和第103、104师的各一部,共5000余人,装甲车300多辆,以及数十辆坦克。空降兵部队从莫斯科机场起飞,空降距离3500公里。此时,苏在阿兵力已达1万余人,为军事占领喀布尔作好了准备。12月27日19时30分,苏开始行动。集结在喀布尔郊外的苏第105空降师战斗车部队开进市内,包围了总统府,占领了广播电台、政府大厦、外交部、国防部、参谋部,切断了市区通往机场的道路。阿富汗部队在苏军顾问的安排下早被调出喀布尔或被解除武装,失去了战斗力。苏军只遇到轻微抵抗,3个半小时内控制了喀布尔,阿明及其家属被击毙,政府部长大部被捕,次日凌晨宣布成立以卡尔迈勒为首的阿富汗新政府。与此同时,巴格兰姆机场上的空降兵迅速控制了该基地和萨兰隧道。
从28日晨开始,集结在苏阿边境的6个摩步师,组成东西两个突击群,在航空兵掩护下沿东西两条战略公路越过边境,向阿纵深高速开进。东突击群3个师从捷尔梅兹出发,先头1个师于30日与喀布尔的空降师会合,然后向坎大哈推进;后续绨队2个师在喀布尔以北和以东地区控制战略公路及开伯尔等山口。西突击群3个师从库什卡出发,先头1个摩步师占领赫拉特、法腊后,继续向南发展,在空降兵配合下,于1980年1月2日占领了坎大哈;后续梯队2个师进驻赫拉特、兴丹一线,并以一部兵力封锁阿伊边境。在地面部队推进过程中,部分空降部队由喀布尔、巴格兰姆机场起飞,先后在赫拉特、兴丹、坎大哈、马查里沙里夫、法扎巴德、贾拉拉巴德等地机降,在伊什卡会姆、阿萨德巴德等边境要点伞降。由于阿政府缺乏有组织的抵抗,苏军7天推进700~900公里,控制了阿全国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以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通道。
第十四章 中东战争中的空降作战
中东战争是指1948年起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多次战争,也称阿以战争。中东处于亚、非、欧三大洲的连接处,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对中东的控制日渐消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一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因此,中东战争不仅是阿、以的对抗,也同时具有美、苏争斗的性质。到80年代止,中东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已进行了5次,除第一次外,各次都使用了空降兵部队,空降作战成为中东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样式。
第一节 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的空降作战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色列为重新控制运河,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向埃及发动了武装入侵,战争爆发。首先,以色列向西奈半岛发动进攻,接着英、法参战,攻占塞得港和富阿德港,至11月6日午夜,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英、法、以同意停火撤军,战争结束。在9天战争中,英、法、以都进行了空降作战。
以色列作战情况:
以使用了12个旅分4路发起进攻。北路为第1、11、27步兵旅,指向北部海岸公路;中路为第4、10步兵旅和第7装甲旅,担任西奈半岛中部作战;南路为第202空降旅;另沙姆沙伊赫一路为第9步兵旅。南路首先发起进攻。10月29日16时,以色列第202空降旅的1个营,在西奈半岛的米特拉山隘空降,以此揭开战争序幕。使用C…47型运输机20架,伞降495人,跳伞高度为450米。伞降时有10架战斗机护航。由于埃军毫无防备,空降兵着陆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当即占领了米特拉山隘的东端。21时,又由9架运输机空投了8辆吉普车、6门106毫米无座力炮、2门120毫米迫击炮以及弹药、水、医疗器材等。与此同时,集结在以、埃边境的第202空降旅其他人员约3000人,乘汽车从地面向米特拉山隘开进。途中只经小规模战斗,于30日22时30分进到米特拉山隘与空降营会合,行程250公里。米特拉山隘全长30公里,东端为海坦谷地,西端为米特拉谷地,中部为碟状台地。海坦谷地长6公里,宽50米,两侧为悬崖峭壁,地势险峻。以空降兵占领米特拉山隘东端后,埃军曾派出3辆汽车到空降场侦察,遭到以空降兵伏击,1辆被击毁,其他回到沙特报告情况。10月30日9时,埃军派出了1个步兵营向米特拉山隘开进,遭到以军炮火拦阻,双方形成对峙。10月31日12时,以空降旅从地面进入后,力量增强,派出1个营向西端进行攻击,企图占领整个山隘,在埃军的猛烈还击下,以军伤亡158人,被迫退回,米特拉山隘从此由双方控制各占一端。11月2日中午,以军空降第202旅又以两个连在西奈半岛南部的托尔地区空降,同时1个空降营从地面经苏德尔角南下,支援空降连,当天占领了托尔。当时,担任攻占沙姆沙伊赫的第9步兵旅在经过140公里的上坡沙漠地带时,进展缓慢,至11月2日13时只前进了100公里,并要停13小时后才能继续前进,而在苏伊士运河方向上,以军已进到距东岸15…16公里处。以军总参谋部担心第9旅进展太慢,会影响整个行动,遂将已占领米特拉山隘的空降部队赶到托尔。在第202空降旅的策应下,以军11个旅侵入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
英、法作战情况:
以色列向埃及开战后,英、法空军于10月31日19时轰炸了埃及的铁路、防空武器阵地和兵营,11月1日至3日,舰载飞机轰炸了阿拉伯沙漠机场,炸毁埃军飞机260余架,11月5日拂晓又轰炸了塞得港和富阿德港的防御阵地,11月5日18时20分开始进行空降。
英、法军的作战计划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