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仙道厚黑录 >

第217章

仙道厚黑录-第217章

小说: 仙道厚黑录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随云神通广大,脾性却也古怪,谁都不能保证他会不会又生出别的主意,难保他不会又起了别的什么心思,突然想回到清虚天。

李随云看了众弟子一眼,却又笑道:“我回那清虚天做甚吗?你们却也有意思,不想别事,你怎地不想想当今天下大事,非要妄自揣测,你们想地事情,却也简单。若是那样,我何苦费这般气力?你们难道找不到那清虚天吗?”

众弟子听得这话,都吃了一惊。眼中多了几丝惊讶之意,孔宣愕然道:“师父,难道天下将有大变不成,若是如此,我等该如何区处?”

李随云从容起身,背手踱到殿心,却又大袖一挥,大殿顶棚自然消失不见,现出璀璨星空。

众弟子随即起身,簇拥在李随云周围,随他看那星空。

此时星空,已非洪荒星辰,虽然未曾少一颗星辰,但此星辰已非彼星辰。看到这般场景,李随云却想起当年同巫门诸祖谈笑红尘,同妖族大圣啸傲洪荒,此时辰光依旧,却已物事人非。

心神激荡下,李随云不由得长叹一口气,却又看向诸人,轻声道:“你们大概也纳闷,为何当日我坐看洪荒破碎,却不对巫门施以援手。虽然事后有千般解释,却有搪塞地嫌疑。”

众弟子听了,尽是一愕,眼中山闪过疑惑之色,有那精明的,似孔宣之辈,却又潜心思索。

李随云复有抬头仰望星空,似自语一般,语气颇为平淡:“我之所以袖手旁观,却是为了今日人族之事。人族早晚都要为天下之主角,但当日,上有诸圣,下有巫、妖,他们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有出头之日。

当时巫、妖两强难以并立,既然如此,我何不成全他们?我本给了巫门一条生路,但他们却不珍惜,如此,也需怪我不得。当日但战,两族尽衰,人族始有今日之兴盛……”

孔宣突然开口道:“师父,弟子心中有话,不吐不快。你如此作为,大概是怕打破天下的规律,扰乱了天机,如此一来,再难推演天道变化……”

孔宣话未说完,李随云双眼如电,猛地射将过去,直将他地心射得一寒,他猛的意识到,自己已经把握住李随云心中的所想。难道他真要在封神大战中,同其他几大圣人,决个高下吗?

李随云看了一眼孔宣,冷哼了一声,却又叹息道:“你这小子,看得却也明白,我却是为了这个道理,才隐忍至今。待得时机一到,我自然要入红尘,同另几个圣人证个高下。”

玄璞突然笑道:“师父,人都说你有屠圣之力,这定然不假,若你真入红尘,怕是也要斩杀几个圣人,以立威名罢!”

李随云微微冷笑道:“屠圣之力?我道门四圣,哪个没有这般神通?为何都没有什么动作,还不是不愿意打破这先例!何况无缘无故,我为什么要屠圣,难道你以为我像你这般,不知道天高地厚不成?”

无牙本是老鼠得道,却是精通算计,眉头一皱,却又道:“师父,照您所说,此时若是相争,却也不是时候,毕竟离那封神之日尚远,您的意思,莫不是让我等好生修炼,以应对日后的挑战不成?”

李随云眉头微微一皱,眼中又多了丝感慨,淡淡的道:“这等神通,你们便是修炼,短时间内,怕也炼不出什么神通。我却是要你们入那红尘,先打些基础,一边享那人间的富贵,一边等待时机,却在做打算。”

众弟子听了,都是一愣,有那精明地,抢着道:“师父,你想让我们入红尘,帮助启不成?若是那般,我等自去便是,待得千年之后,封神之人出来,我们先将他抓到手中,收入门下便是。”

李随云冷冷一笑,露出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笑容,貌似自从洪荒破碎以后,他再没有露出过这么阴险的笑容,所有的修士心中都是一紧,这家伙貌似又有了坏水的说。

李随云看了诸弟子一眼,嘴角微微上翘,声音也变得有些冷酷,他淡淡的道:“你们几个,却也未免太急噪了点。有道是不赶早,但赶巧。便是要入红尘,也得寻那机会,方是正道。”

孔宣见李随云如此说,却又壮着胆子道:“师父,我们都要入红尘历练吗?”

李随云微微沉吟,却又摇头道:“自然不会如此。若是那般,清虚一脉,怕是再无成道者。我门下弟子但凡尘缘未断,需了断因果者,当轮流入那红尘历练。”

众弟子都恭声答应。

孔宣却又上前,接过那箱子,小心翼翼的将箱盖盖上,复又贴上封条,这才恭敬地退了出去。那几个弟子也跟着施礼,随即簇拥着孔宣去了,自在那十二卷书中,寻找适合自己修炼的神通不提。

李随云待得门下去得远了,却又抬头看了一眼苍穹,却见天色愈暗,玉兔东升。他眉头微微一皱,却又高声吟诵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说罢,大袖一挥,殿顶自然恢复原样,他却又转身,径自入内殿去了。

第二卷巫、道相争成主角,一朝兴盛一朝衰 第六十三君主不贤臣不忠

启在益的有意退让下,有惊无险的登上了人族族长之位,他却也霸道,立国号为夏,他是为帝启,各部尽来朝拜。

启接替大禹之位,却有些志满意得。他虽然不是第一个以太子之位继承大统的人,但他绝对是第一个改变了人族禅让制规律的人。

当旧有秩序被打破的时候,并非所有人都会认同这种变化。人族有扈氏不服,与启大战于甘。启做甘誓:“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于社,予则帑女。”

遂与有扈氏交战,大破其军。启追亡逐北,斩有扈氏族长,全族之民,尽被罚为牧奴,又命人将有扈氏族长的首级传檄四方,以敬效尤。诸族见启威势如此,莫有敢盈其锋者,莫不束手归降。

启虽然威压四方,但他对益还是心存顾忌,今天出了一个有扈氏,打着这家伙的名号造反,那明天会不会出来一个跋扈氏,后天会不会出来一个强扈氏?他不顾大臣的反对,以小过失斩杀益于黄河之滨,一时间,人族诸臣心惊胆战,尽小心谨慎,生怕触了启的霉头。

夏启于是整军立志,教化百姓。外结四教,内抚群巫。却将征战之事,放到一旁,尽全力恢复人族的元气。人族贤人众多。一个个都尽心竭力,人族日益兴盛,人族之势,已超过了大禹之时,渐复旧日之气象。

人教、阐教、截教、清虚四教修士。尽行于人间,寻找根基深厚者,收入门下,一时间人族慕道者甚众。有修为有成者,却又飞升天界,于昊天帝手下为官,天庭声势复张,一时间皆大欢喜,再无人说启一个坏话。

人族自大禹之后,为君者却也难有空闲,修炼神通。这启又没有大禹那等魄力,以九鼎集天下之灵气,为自己炼就金身。再加上国事操劳,他身体却又垮了,病倒在床上。

太子太康在其身边服侍,询问今后的道路却该如何走下去。群臣也都聚集到一处,议论纷纷。有不少臣子。都打算向四教求助,四教灵丹众多,要救一条人命,却也容易得紧。

启听得诸人之话,却又变了脸色,怒道:“再又妄言向四教求助者。杀无赦。我乃大夏之主,岂能屈服于四教之威?所以天下人都可以向四教求助,惟独我不可以如此。”说到此处,他却又咳嗽起来,声音嘶哑,慌得太康急忙上前为其捶背顺气,过了好一会,启才缓过气来。

看了一眼众臣,他眼中却又闪过一丝悲色,声音也柔和了许多:“诸位都是跟随我披荆斩棘地老臣子,我也不是蠢材,什么都不知道,没有诸位,就没有大夏的今天。如今我病已重,却也说不得别的事情,只求诸位多多看顾我这不成器的儿子,也就是了。人族历经动乱,好容易有了点起色,却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诸臣子听得这话,却都满面流哭,尽拜道:“陛下有命,臣等敢不尽心竭力!”

启微微点头,却又挥退群臣,嘱咐太康道:“我半生戎马,历经沙场,大小战斗七十余次,披坚执锐,始有今日之成就。。你性喜胡闹,我也不指望你能像我这样。

但你要记住几件事,人族是人族的人族,永远轮不到别地人来插手。大夏虽然建立,但有不少人对我们还是心存不满,千万要小心。四教的力量可以借助,却不可以依靠。巫门的实力可以驾御,却不可以让其做大。”

太康连连点头道:“父亲放心,孩儿谨记于心……”口中说个不休,却不见启回话,急抬头看时,却见这一代君主,已然身陨。他不由得放声大哭,人族之臣,闻得悲声,冲将进来,见了这般情景,也不由得放声大哭。

夏启既陨,太康便即登基,群臣也自尽心竭力,辅佐这新君主。奈何这帝太康实在是烂泥服不上墙,整日里就知道吃喝玩乐,将国家大事抛到了脑后。

各部族本就有不少是畏服启的武力而归顺大夏,如今见太康着实不成气,一个个却又起了不臣之心,互相攻伐,人族一时间乱成一团,奈何太康只顾自己享受,哪管百姓死活?

却说大巫羿,自那日借水离开,却又召集天下散巫,复又聚集到一处,又寻访九黎遗脉,声势渐大。他自知人族势大,却又改名后羿。他率部族迁徙至黄河之侧,励精图治,借天下大乱之即,却又收降纳叛,声势愈大。

后羿自从离了共工身边,却没有一日不想着恢复当年巫门地荣光。便是共工,也打着这般心思。一个劲的鼓动后羿起兵。

后羿自从当日得了李随云所赠送的落日弓,却又生声修炼,将那箭法修炼到了极至,普通的羽箭,在他的手中,也能发挥不小的威力。黄河的水兽,也不知道被他屠了多少,以壮自己之威名。

这后羿也精明的紧,他知道人族在启地治理下,却是兴盛。最起码和四教以及天庭的关系弄的好,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