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死于冬季-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天死于冬季》的创作过程是自由的。一种十分任意的写作。信马由缰的那种。所以议论和故事被混杂了起来。文字的目的就是随时随地记录下大脑里所闪现的所有的意念,那些无序的思绪。于是很多不同时代的故事和背景被搅在一起。相互纠缠着。一些正在发展着的情节被无端打断。将一个话题兴之所至地说开去再说开去。旁征博引让一切变得无章可循。而所以要旁征博引是因为古今中外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可以彼此佐证彼此注解的。完全即兴式的写作,完全的“自由”。这大概就是那种所谓的“美妙的混乱”吧。
昆德拉一直反对十九世纪前期的那种复杂而严谨的写作。他欣赏“拉伯雷式”的或者“塞 万提斯式”的将自由把握和即兴发挥联系在一起的小说。他希望二十世纪的小说不再是墨守成规的,而是思辨与故事并行的小说是美妙而混乱的小说,说到底,是令人惬意的即兴发挥的小说。这是很好的启示。
总之《秋天死于冬季》是一种尝试。或者说得俗一些是“做”出来的。不过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做”,就像做一个充满了趣味和意味的游戏。
第一章:悲歌
虹的追悼会庄严肃穆。真正的一曲悲歌。人们不知道这个才华横溢的女人从此要去向何方。
尽管肃穆但却浪漫。有满屋烂漫的花。然而对于一个死者来说,浪漫难道不是奢华吗?
为虹彻夜守灵的只有彼尔。虹没有亲人,唯有彼尔是她名正言顺的男人。当然在遥远的产院的育儿箱里,还挣扎着一个不知道究竟谁是父亲的男婴。不过他的母亲却是无 可辩驳的,那就是虹。虹生了他,并把他带到了人间。
虹便是为了他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虹不知道一个新生命竟会让她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虹在幸福地怀着这个从天而降的宝贝时,还以为她未来的生活会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无限美好了呢。
虹死前所耿耿于怀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制订一个完美的育儿计划,其中最首要的就是要让儿子知道,他无论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来了,来到人间,成为了人类中的一员。而第二件是关于虹自己的,那个博士毕业论文中的关于“循环”的命题。她一直觉得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始终循环着一种悲哀与不幸。这就形成了昆德拉的悲剧意识。最鲜明的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男主人公托马斯的一生。这个男人始终被纠缠在一种恶性循环中。从悲哀,到不幸。又从不幸到悲哀。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只有一死,才能终结了生命中这可怕的轮回。虹一面研究,一面困惑。当她的羊水突然如长堤溃决,她竟然还在系主任西江的办公室里,和导师锲而不舍地讨论着这些问题。
西江和青冈站在虹已经长睡的遗体前。尽管此刻虹的脸上已恢复了宁静,但却仍然依稀可见她在死亡前奋力挣扎的影子。青冈为了虹的离去买了满屋的鲜花。那种蓝色的 草本的勿忘我。窄小的房子里只有这一种花!那么忧郁的那种蓝色。如蓝调般的。Blues(布鲁斯)。抑郁而绝望的。也意味着悲伤。这就是虹。青冈想。是虹的蓝。也是虹的勿忘我。那些蓝色的小花就那样轻轻地散落在地板上。陪伴着虹的清冷的安睡。
青冈能为虹做这些很令西江感动。这至少表现出了一个师母的姿态,爱学生就如同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西江更渴望的,却是能够有一个和虹独处的时间。在整个追悼送别的过程中,这是一直纠缠在西江脑海中的唯一的念头。尽管连他自己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这个念头就是顽固地徘徊在那里不肯离去。无论西江怎样地说服自己打消这个虚妄,有一刻他甚至真的以为自己已经放弃了那个可怕的念头。但是转瞬之间它们又跑了回来,而且更加顽固地盘踞在他的脑海中。
哪怕是亲亲她的脸颊。
哪怕是触摸一下她冰冷的手。
曾经是那么柔软的,那肌肤之亲。
但是西江却不能如愿以偿。即或是青冈不在身边,彼尔也要守在虹的身边寸步不离。西江甚至没有提出与死者单独相处的权利。是啊,他算什么?充其量是虹所敬重的一 位导师,而彼尔却是虹天经地义的丈夫。所以西江对虹的不辞而别除了伤心,还满怀怨愤。他想如果虹还活着,她就会主动站出来创造这个能够和西江单独相处的机会。是的,她爱教授 ,所以不会让西江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而魂不守舍。西江因此而不能原谅虹,不能原谅她就这么狠心地丢下了他,并且把他丢在了这样的尴尬和烦恼中。
西江不能忘怀那一刻所发生的那一切。也不能忘怀那个黄昏,虹是怎样挺着肚子来和他探讨毕业论文的。她说她之所以不想再研究昆德拉小说中的性,是因为她觉得昆德拉的悲剧意识更吸引她。虹当时尽管脸色苍白,但苍白中却洋溢着一种母性的光芒。那是很让西江动心的一种母亲的形象。仿佛《圣经》中笼罩着光环的圣母玛利亚,而恰恰虹又是那样的美。哪怕虹和男人的关系是随意的混乱的甚至邪恶的,但只要她做了母亲,就会立刻变得神圣起来,以至于连西江与她面对的时候,都不再敢萌生非分之想。
虹很执著地和西江探讨着。西江很高兴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首先来求助于他。虹说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不幸的?是什么把托马斯从生活的顶端一层一层地拽下去?从一个地位很高的脑系科医生,一直到普通医生,再到玻璃清洗工、农场司机。就那样一路下来,直至死亡。而特瑞萨和萨比娜这两个托马斯生活中最重要的女人,她们的结局为什么也是要么死亡,要么流落异国他乡……虹满心惶惑地问着西江,他们的悲剧命运是应该归咎于残酷的政治背景呢?还是他们各自的性格所致?
也就是说你在问我,对他们来说是社会的悲剧呢?还是性格的悲剧?西江在他的办公室反复徘徊着。
无论如何,西江欣赏虹这一连串发人深省的诘问。他一直很为自己的这个美丽的女研究生而骄傲自豪。学校里很多教师也曾在他的面前夸奖过虹。他们知道,夸奖了虹也就等于是在赞美西江。但是西江宁可认为这是因为虹自身的卓越非凡。但是西江也知道,学校里又有谁没有在背地里议论过虹混乱的性关系呢?有人认为她天生搔首弄姿,勾引男人。有人认为她本性功利,巴结权贵。还有人认为这个女人肮脏,以至于连最基本的道德标准都没有。不过无论人们怎样议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虹的不可动摇的美丽!而恰恰这一点才是西江最最在意的,因为他一直觉得,只有美丽才能产生魅力,也才会让那些道貌岸然的男人想入非非……
这难道也是虹的错误吗?
西江认为说虹肮脏的那些人,大多是出于“酸葡萄”心理。但是让西江不能理解的是,那些人为什么只注意虹的身体和相貌,而忽略了她杰出的才华呢?只有西江知道虹是绝顶聪明的,她不仅有着深邃的思想,还有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优美的表达。如果虹仅仅是一个漂亮的载体,腹中空空,西江这种档次的著名教授能欣赏她吗?
是的,西江不能不承认,常常是虹的提问带动了西江的思考。
于是西江很快得出了结论,昆德拉小说中的那些人物之所以不幸,首先来自于外部的政治事件。无论是苏联入侵,还是内部的思想禁锢,背景中的每一个事件似乎都能造成人们的不幸。
那么性格在不幸中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每一个遭遇不幸的人的结局为什么又是那么迥然不同?虹依旧在艰辛探索着。
譬如苏联入侵布拉格后,萨比娜、托马斯和特瑞萨先后以不同的方式逃离了那场灾难。他们本可以在新的环境下开始他们流亡者的新生活。然而特瑞萨在性格的驱使下却孤注一掷。仅仅是因为她不能忍受托马斯的红杏出墙,她便宁可离开托马斯,也就意味着离开苏黎世,离开那个对他们来说安全宁静的港湾。托马斯本来可以对特瑞萨的行为置之不理,但是他骨子里的善良和责任感又让他不得不放弃了那个衣食无忧的瑞士,甚至放弃了人身自由,去追随那个任性的妻子。然后他们又回到那个充满了政治陷阱和人生苦难的社会环境中。这样他们就主动堕入了人生的那个恶性循环中,这当然是性格使然。而一旦兴之所至地进入了这个可怕的怪圈,他们就只能被命运所左右,再也不能逃脱生活中一个接一个的不幸了。于是个人便被政治所裹挟,性格也就和命运交织在了一起。所以他们的悲剧既是社会的,也是个人的……
西江无法逃避虹投过来的那么满怀崇敬的目光。
西江当然知道虹是敬慕自己的,以至于爱戴。
当西江说到任何的悲剧都是命运的,但同时也是性格的……
虹突然之间向他伸出了双臂。
西江可能是过于得意自己的这个结论了,以至于他只感觉到了虹向他伸出的双手,而没有看到虹扭曲的脸。西江只是顺势将虹抱在自己怀中。他觉得已经很久了,虹一定是想亲近他的身体了。于是西江紧紧地抱着虹。他用力抱着虹的时候连自己都要窒息。他让虹的身体蜷缩在他的臂膀中。他觉得抱着虹就等于是抱住了她腹中的那个婴儿。那一刻西江激动得几乎周身都在抖动。他不停地问着虹,告诉我,那是我的儿子吗?再说一遍,真是我们的儿子?
然后他就听到了虹的呻吟。像所有的往日一样,西江以为那预示着虹的高潮正在到来。但很快虹的呻吟就变成了粗重的喘息,西江却还是以为他们的恋情会像往昔一样奔流不息。然而粗重的喘息很快又被撕心裂肺的喊叫所代替,虹的手尽管紧紧抓住了西江的衣领,但是她还是身不由己地一点点瘫软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