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这一本书,我们才可能找到战斗的灵感,正是有这一本书,我们在马岛之战中才可能获得压倒性胜利。因此,我建议特种部队的各级指挥官,必须熟读这一本书,它是我们特种部队军人的圣经。”
——英国特种部队司令雷恩在《特种作战与特种部队》英译本上作的序言
“GPS全球定位系统、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无人飞机,数千英里之外摧毁敌人的指挥部,这些武器的出现及使用方式,一一证实了十几年前只在少数人之间流传的那本书,当书中的理论和设想一一实现的时候,这本书作者的真知灼识让所有的军事专家惊叹。尽管中国军方一直以来未公布作者或作者群体的真实情况,这本书也足以摆放在世界各国军校的必读书目中。”
——美国《时代周刊》1992年11月20号
“十几年前,大家现在都知道我们出了几本书,毫不夸张地讲,这几本书改变了世界战争的形式,也促进了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这几本书的作用全世界现在都知道,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自己泄密的原因。可是我军的中高级指挥员真正读懂读透的人有多少呢?在实际训练中,真正领会,真正努力去做的又有多少?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军事科技发展之下,我们只有奋起直追,比别人更积极一点,才有可能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我们的路还很长。”
——中央军委某领导在一次全军军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闲暇的时候,通常是在夜晚,实在无话可聊的时候,曾智会从宁卫东遗留的书箱里,随便找本书,躺在炕上阅读,多半没翻几页就会睡着。哑巴会抽几根烟,拿着一份报纸翻来覆去地看。
冬天的夜晚,屋外的风又发出呼呼地低吼声,屋里暖意融融。这样的夜晚,李思明会双膝盘在炕上,泡上一杯浓茶写写画画。一直以来,李思明就想写几本书,关于未来,他并不想加入军队,但是如果写几本有着深刻思想的军事著作,何尝不是一个报效军队的方式,这也算是一种补偿吧,如同在武装连一样。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所写的几本书本本都被世界各国军事院校选为必读书目,影响之大以至于无数国内外军事专家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打听这几本书的作者的真实身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几本书都是作为国家机密存在的。当少数知情者得知他是在养猪的时候构思这几本书的时候,无不捧腹大笑。
他不是军校科班出身,更不是专门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这些新军事思想只是他作为一名军人而专门拜读过的。而作为军事科技专家,所有武器装备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它的使用背景、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因此,能写出这几本书不仅仅是‘剽窃’,严格地讲,应该是总结。因为未来二十多年的历次低浓度战争,提供他足够的灵感和理论与实际验证的机会。
《特种作战与特种部队》这本书是李思明所写的第一本书。原因是这方面他较为熟悉,毕竟是他亲身所经历过的。在这本书中,明确指出随着未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像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那种规模的战争将很难再次发生,未来战争主要是中、低强度战争和高技术战争。而特种部队将越来越多在战争中被使用。在书中,李思明将特种部队的任务、作战方式、编制和训练作了详细地描述。
书中指出特种部队的任务是,担负破袭敌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和执行其他特殊任务的部队。他们随时准备出动,翻山、渡河、跨海、空降,独立或与其它部队配合,悄无声息的渗透敌占区,侦察数百上千公里外的敌情、刺杀关键目标,获取有价值的情报,或爆破有价值目标。
特种战士的装备独特,和三军的任何部队都不同,特种部队同时配备有各种最先进的车、船、飞机和潜水装备,俨然是一个微缩的三军部队。坦克装甲车和飞机摆在同一个训练场,成为奇特的景致。他们真正称得上“海上蛟龙,陆地猛虎”。徒步潜入、潜水渗透、空中伞降,是他们惯用的方式。
特种部队通常小规模作战,讲究秘密潜入和突然袭击,一击不中,逃之千里。小规模作战让他们灵活机动,不在乎一地一城。小规模作战要求一套成熟的编制和武器配备。书中也给了相应的建议。
书中还对特种战士训练提出了建议,保证他们个个能熟练操作国内外各种轻重武器,驾驶各种装备在地面、空中、海上及水中高速机动和作战。
《未来的中国军队》是李思明思考最多花费时间最多的一本书。因为李思明认为正确而又先进的军事思想远比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重要。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对中国军队的建设起着根本指导作用的书,可以看作是中国军事思想的大变革。李思明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本书将起着远比其它几本书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如果说这本书可以看作是根,而其它几本书则可以看作是枝干。
据李思明后来所知,这本书为高层所知后,即奉为至宝。有高层领导在某次高级别会议上明确地说,没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资格坐在这里谈军队建设。
这本书总结了1927年以来我军的建军指导思想,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令人信服的严密、细致的论证分析,并首次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进行了反思,批判“人民战争万能论”和“人民战争过时论”,继承和发展了其中适合未来战争形式的论点和原则。
书中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对中国的国情及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作了后来被证明无比正确的大胆的预测,并由此对中国军队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有效合理的建议。书中对当前中国军队存在的肿、散、骄、奢、惰的严重情况,进行了批判,并给出了具体方法。书中建议中国军队在本世纪末应保持在250万左右的规模,这就要求中国必须瞄准当前及今后的军事科技的发展趋势,实施精兵战略,建设一支有一定规模的精干高效的军队。
书中明确对中国军队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领导力量、中心任务、基本要求作了大量的论述,特别重要的是提出了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重视科技在军事的应用,并提出用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来指导和规范我军的质量建设。
第一卷黑土地的故事第三十二章五本书㈡
“两次海湾战争、科索沃空袭、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一次又一次证明了新军事思想从理论转为成熟战争形式的成功,尽管我们现在仍然对中国二十多年前出的这几本书的作者——唐风,仍然一无所知,但不能减少我们对这个人或小组的好奇。三十多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想弄清楚,这几本书的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对战争的本质、形态和发展趋势把握得如此清晰,让人对这个产生过孙子这样的兵法思想家的国家产生浓厚的兴趣……”
——摘自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11月13日
剩下的三本书,《超限战》、《精确打击与斩首战》、《信息战》在这个时代还属于比较超前的军事理论,李思明本来不太想写,但当他想起前世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所谓的军事专家侃侃而谈并颇有支持者时,就决定“剽窃”了,反正李思明“剽窃”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要是有机会,也顶着军事专家的头衔,在电视上露脸。”李思在心中YY
《超限战》是后世两位解放军大校乔良和王湘穗的军事学著作《超限战》经《中国青年报》介绍后,引起了世界性的反响。特别是海外军方和理论界,认为是当代中国人在军事学理论上的首创。因为是中国人的首创,李思明当然是不会放过,而且这本书他还认真拜读过。
书中认为,纯粹意义上的战争作用的缩小,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终结。即使身处所谓后现代、后工业时期,战争也不会被彻底的解构。它不过是以更复杂、更广泛、更隐蔽、更微妙的方式重新侵入人类社会罢了。就像拜伦在悲悼雪莱的诗中所说的那样:“什么都没有发生,不过是经历了一次海水的幻化而已。”经过现代技术和市场体制幻化的战争,将更多地以非典型性战争形态的方式展开。换句话说,在我们看到军事暴力相对减少的同时,肯定会看到政治暴力、经济暴力、技术暴力的增多。但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暴力,战争就是战争,外观的变化并不妨碍任何战争对战争原理的遵循。如果我们承认新的战争原理将不再是“用武力手段强迫敌方接受自己的意志”,而是“用一切手段,包括武力和非武力、军事和非军事、杀伤和非杀伤的手段,强迫敌方接受自己的利益”的话。
这本小册子是纯粹的理论,当海湾战争爆发后,这本小册子被许多人引用来反思高技术战争。有趣的是,当这本小册子和其它几本只在中国军方内部流传的书泄密后,美国军方,曾偷偷组织了20多位专家用两个月时间突击翻译《超限战》。这本书看似是与李思明所推崇的高科技作战自相矛盾,但并不能掩盖其中的真知灼识,值得一体的是书中预言式的“全球化”概念更是为世人所推崇,“安全”的概念被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
《精确打击与斩首战》是李思明对未来作战方式的大胆预测(其实也不是预测,本来就是嘛)。在书中给出精确打击的定义:精确打击是联合部队在所有军事行动中发现、监视、识别并跟踪目标,选择、组织并运用适当的武器系统进行打击,产生预想的打击效果,对打击效果实施评估,并在必要时以决定性的速度和作战节奏再次实施打击的能力。简而言之,精确打击是以效果为基础的战斗,与所有的作战样式都有关。精确打击的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传感器、投射系统和打击效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作战力量上的精确、打击手段上的精确、后勤保障上的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