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俄国三千万吨物资的来源。“你们知道这个意义吗?”他诙谐似地说道。“我们的胃口并不大,不过,我们已经把它拿到了手。”
随着这些言论通过德国电台向全世界大吹大擂,作为政治煽动家的希特勒也就使作为大元帅的希特勒丧失了一切活动余地。事实上,这件事对以后作出的所有决定起了很重大的作用。希特勒公开说的“我们控制了斯大林格勒”这句话又对又不对。德军确实“控制”了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河的交通也被中断,该城所有的军火生产业已停止。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却没有全部控制它,因为俄国第六十二集团军仍顽强地死守着伏尔加河上的一个桥头堡。随着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过去,它的力量越来越壮大。
也可以正式这样说,到一九四二年最初几个月战争的这一转折点时德军控制了很多地方。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的控制是不牢靠的。他们被牵制在伏尔加河上,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充分保护在科特卢班地区的北翼,也没有足够的兵力用以保护在红军城-别克托夫卡地区的南翼。A 集团军群已突入高加索的西北部,占领了迈科普-格罗兹尼地区的一、两个小油田,在捷列克河建立了一个桥头堡,然而没有能到达巴统-第比利斯-巴库一线。在北非,隆美尔的装甲集团军的力量也不足以突破阿拉曼的英军防线,往东向尼罗河推进。在德国本土防线上,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在春季已对吕贝克、罗斯托克和科隆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性空袭,它的攻势仍在猛烈地进行。有关对德国城市的“恐怖性空袭”的报告频频传来。
一九四二年九月十二日,保卢斯将军来到文尼察的元首大本营。他指出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防线上的弱点,尤其是两翼得不到适当的保护。他建议在德国师里增加由轴心国的附庸国军队编成的旅以加强兵力。他还要求德军预备队作好准备以便在必要时投入战斗。第六集团军以后反复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和警告。九月底,通过陆军总部与第六集团军的联络官门采尔少校、以后又通过身居要职的来访者如奥克斯纳将军、费尔吉贝尔将军和施蒙特将军多次提出这些要求和警告。为了说明局势是多么严重,保卢斯将军把他的客人施蒙特将军带到北线。那里敌人刚越过顿河,并纵深楔入第三七六师的防线。这样,施蒙特可以亲眼看到实际发生的情况。
然而,我们不应忽视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虽然这一点现在很难解释清楚,因为希特勒这个怪人已不复存在。实际情况是,希特勒总是一次又一次地以十分独特的方式成功地使那些从前线回到文尼察晋见他的军官恢复信心。象保卢斯这样生性敏感的军官尤其容易受到希特勒的几乎是魔力般的影响。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到目前为至,确实一切都非常顺利。在东线的德军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急局势,德国士兵及其长官一再证明要比敌人高出一筹。就是在这次夏季战役中,德国军队又干了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保卢斯回到前线,坚信希特勒已把攻占“伏尔加河上的要地”斯大林格勒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给希特勒留下的印象很好。希特勒认为他是个可靠的人,并已决定任命他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甚至还会在不久的将来——事实上就是等到斯大林格勒的战事一结束——任命他为德军最高统帅部长官。在十月份视察前线时,施蒙特将军就向保卢斯将军暗示过,不久会给他一个更为重要的职务。接任他为第六集团军司令的是第五十一军军长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将军,该军长是另一个受到元首特别信任的将军。保卢斯将军娶的妻子凑巧是一位罗马尼亚名门贵族的小姐,于是有人提议任命他为计划中伏尔加河地区的德罗顿河集团军群的副司令。该集团军群将由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安东奈斯库元帅指挥。
哈尔德将军在被迫退休以前仍尽力为他的同事作了最后一件好事。他坚持说在斯大林格勒的楔形前线在军事上是不可取的。然而希特勒对他的警告不予理会,斥之为迂腐保守,吹毛求疵。虽然如此,正象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的战争日志反复记载的那样,希特勒确也认识到第六集团军两翼缺乏足够的掩护是个危险,虽然他没有从自己的这一认识得出应有的结论。德军最高统帅部最迟到九月得决定它到底想要干什么:是向斯大林格勒还是向高加索推进。两者之间必须弃一,不能兼而有之。在东线还需要把所有可能得到的预备队集中在南方以巩固那里获得的初步战果。可是这些事情一件都没有做成。
在哈尔德将军主管工作时的最后的战争日志中有一则记载道,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先头攻击部队中已经出现“日益疲惫”的迹象。第六集团军已经停滞不前,每个连的平均兵力减到六十人,一个装甲师现在只剩六十到八十辆坦克尚能作战。到九月底,继任哈尔德的蔡茨勒将军建议放弃对斯大林格勒的攻势,保卢斯将军也赞成这一步,可是他同时又要求增派三个步兵师。他得到的唯一的增援部队是五个工兵营,它们是特地空运去支援在该城进行的逐楼逐屋的争夺战。这种争夺战使人累得筋疲力尽,又代价很高。但希特勒仍然坚持必须继续打下去,直到把敌人永远赶回到伏尔加河以东。
然而在十月和十一月,有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杜米特雷斯库将军的第三集团军和康斯坦蒂奈斯库将军的第四集团军)被派去加强第六集团军的两翼,一个在北边,一个在南面。但这两个集团军完全由步兵和骑兵组成,它们没有重武器,也没有有效的反坦克装备。第六集团军抽出第四十八装甲军配置在北翼的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之后作为预备队。要不然,该军的第十四装甲师和第二十九摩托化师已进入战斗。可是,拨给该军指挥的第二装甲师和罗马尼亚第一装甲师都不能算是一支很强的作战部队。前者约有四十辆坦克,其中大部分是轻型坦克;后者约有四十五辆捷克“斯科达”式轻型坦克。
与此同时,在斯大林格勒正进行着激烈的逐楼逐屋的争夺战,同时也在争夺大工厂——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巴里卡迪炮厂和红十月钢铁厂。
在文尼察的大本营,元首最后决定放弃“北极光”行动计划,即放弃对列宁格勒的进攻。十月间,关于俄军在斯大林格勒两侧伏尔加河和顿河的东面和北面大规模集结的消息频频传来。在斯大林格勒地区,苏军组成两个“方面军”(集团军群)。在南面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叶廖缅科将军指挥;在北面是“顿河方面军”,由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不难看出,敌人正在计划进行一个钳形攻势。第六集团军司令及其参谋长都意识到这一点,并发出了恰如其分的警告,可是他们自己的手脚却被束缚住了。
就我们所知——我们知道得并不多——俄国的这些行动是由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朱可夫将军指挥的。他的代表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协助他。他俩都是大本营的成员。大本营是斯大林亲自领导的苏军总参谋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前,大本营的副手一直是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他以前曾是沙皇的一名参谋军官。当他由于健康原因退休时,其职位由朱可夫将军接替。朱可夫将军是个精通军事的指挥官,遗憾的是,苏联的出版物始终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是如何作出决定,又如何制订执行决定的计划;也没有具体说明俄国人对德国敌人及其作战方式存何想法。
到十月底,苏军的准备活动实在太明显了。在元首大本营讨论的时候,希特勒对苏军在顿河可能进攻意大利军队一事深感不安。结果他发布了名目繁多的指令:在顿河前线的后面建立防御阵地;在苏军企图在顿河架桥时进行空袭,并对顿河以北可疑的准备活动空袭;把新编的野战空军师转移到轴心国的盟国军队驻守的地段等等——也不问一问所有这些指令哪怕是任何一个指令是否能真正得到贯彻。
在此期间,在埃及的英军转而对隆美尔的部队发起了进攻。十一月初,隆美尔部队被迫撤到利比亚-埃及边境。近十月底,蔡茨勒将军得到报告,说俄国正在大肆宣传要对入侵者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说这个军事行动已迫在眉睫。他无法确定有多少属于宣传,有多少是事实。在拉多加湖防御大战之后,曼施泰因于十月二十五日和二十六日去文尼察元首大本营谒见希特勒。他被告知,第十一集团军可能会被派到维切布斯克地区。希特勒估计苏军会在中央地段大举进攻。一旦他离开文尼察的前哨大本营,曼施泰因就会接管A 集团军群的指挥。至于来年的计划,看来希特勒已在考虑越过高加索进入近东。
B集团军群这时控制了不少于七个集团军,有人建议把它指挥的地区暂时划分一下。在伏尔加河-顿河前线的德罗集团军应联合组成“顿河集团军群”,由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安东奈斯库元帅指挥。第六集团军司令部倾向于认为这一措施会有些帮助,最终会起些救援的作用。原来指望安东奈斯库的影响(希特勒对他十分器重)能足以确保两翼的罗马尼亚集团军的装备最后得以完善。可是,目前看来什么都不起作用。不管是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司令杜米特雷斯库将军的警告,还是在罗马尼亚的德军使团(由豪费将军领导)的警告都不起作用。事实上即使是安东奈斯库本人的催促也无济于事。保卢斯将军对杜米特雷斯库将军插手此事寄予希望。但他是注定要失望的,因为原来计划建立的顿河集团军群只是一纸空文而已。他们无法控制的事态正在迅速发展。
因此,司令部设在顿涅茨河支流艾达尔河上的斯塔罗别尔斯克的B集团军群暂时——在十一月灾难以前——继续控制着不少于七个集团军,从右往左的排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