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都一样,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中村点点头,这是每一个日本人的想法。
“可是现在能怎么样呢?一切都没有了,日本都没有了,还谈尊重日本人,现在……”
回过身去,手指着身边那些神情复杂的同胞们,古川用痛苦的语气说道。
“我们都是亡国奴啊,即便是到了清国,没有了露国人的欺压,也改变不了这样的身份……”
既然如此,那当初为不留在日本与日本共存亡呢?
当然古川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即便是考虑了他也会有太多的理由去说服自己,首先他是一名大学生,是国家的精英,他不应该如武夫一般,在战场上牺牲自己宝贵的性命,未来的日本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他。
未来的日本会是如何?古川并不清楚,但他非常清楚一点——他的性命对于未来的日本是极有价值的,不应该白白放弃。
“的确如此……”
认真的点点头,中村朝着远处看了一眼,此时船已经靠上了码头。
“所以,我们才要来这,所以,我们才要来清国,要知道,清国是日本最后的希望了。像加藤阁下和山川先生都是这样想的,你看……”
加藤先生指的是现在的东京帝国大学校长加藤弘之。他是但马国出石藩的出身的藩士,刚开始时学的是“兰学”,那是研究荷兰的西学,并因兰学而为幕府所用,成为了“番书调所”的教授。后来其准确的判断了时势,在幕府末期的骚乱时期自学了德语。当时整个日本学过德语的只有加藤弘之一个人。维新后抛弃了兰学,成为了日本德国学术借的第一权威,又被招入了新政府,进而率先引进了德国哲学。正是因其对高等教育的贡献,才使得其在日本有着“六大教育家”的声誉。
而与同行的还有帝国大学的教授山川健次郎也一样。他出生于会津藩的藩士家庭,会津若松城被攻破后,不吃不喝的来到东京,之后跑去了美国,苦学物理。作为日本物理学的创始人他同样也在这条船上,和加藤弘之先生一同与他们搭乘同一艘船。如同每一个心存希望的日本人一样,大家都来了清国。显然他们都将清国视为日本的希望。
“他们都是大人物!”
望着天津港古川话声略微一沉。
“我们都是小人物,甚至都不会说汉语,更不要提大学都没有毕业,在这里又有用?”
是的加藤弘之他们是大人物,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清国,他们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可相比之下,作为小人物的他们,来到清国后所需要面对的又会是呢?别的不说,到时候恐怕就连吃饭都成问题。
“他们都是藩士出身,自然会说汉语,不过你以为这里是日本吗?日本每年毕业的学士(1)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在日本反而显得没有重要的。可是清国呢?在李鸿章的手下,可真没有几个学士,而且在学术方面也一样,现在的清国,就像维新时的日本一样,你不是经常感叹我们生的太晚了吗?所以失去了像加藤阁下,像山川先生那样的机会,现在,在清国,我们所面对的不正是这样的机会吗?”。
实际上这样的对话,在过去的几天中,两人谈过很多次,现在的古川根本就不需要中村再去游说,他并不后悔离开日本。
好友的沉默让中村又加重语气说道。
“没准,我们到了北洋衙门,就能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要知道,李鸿章那才是真正的东洋俾斯麦啊!”
提及李鸿章的时候,中村的语气中完全是一副景仰之色,过去他极度轻视这个家伙,很难理解他在外交上的一些让步,可现在他却对其佩服的五体投地,正是因为他才令清国这个衰弱的大国在依然屹立于东方。
如果李鸿章在日本的话,也许能够钳制那些愚蠢的家伙们的妄动吧!和许多日本人一样,无论是古川还是中村都将日本覆盖的原因,归罪于那些愚蠢的而又不自量力的家伙,甚至将其归罪于日本人的性格,总是狂妄自大而全不知现实,只有遭受狠狠的教训之后才会清醒过来,可西洋人并不是中国人,中国会对他们的狂妄自大持以宽容的原谅,但西洋人却蛮暴的将日本变成了历史。
“李鸿章……”
在因为开始下船而引起的一阵骚动中,将视线投向天津的同时古川不禁在心底感叹道,
“确实是个很伟大的东洋人物!”
这一声感叹之后,古川又问道身边的好友。
“中村,你说等到我们到了天津之后,会不会有机会见到李鸿章?”
尽管明知道作为小人物的自己求见李鸿章完全没有一丝可能,但对于这一切古川依然还是充满了期待。
“也许,到时候我们应该去求见他,向他表达我们的敬意,你觉得呢?中村!”
(1)学士:旧时日本对大学生的称呼。
(现在蝴蝶的翅膀已经扇动了,在主角锐意进取时,内地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只是正常的推演,而不是反向的金手指。“你看书,我买单”,没错,你没看错就是“你看书,我买单”,一次任性到底!群里每天派红包……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你看书,我买单……倒记时第五天!欢迎加入抢红包哈哈快快抢起……)
第38章 沉默(求月票)
日新月异,或许没有比这更适合描述天津的变化了。不过只是短短五个月间,天津像是一夜之间焕发勃勃生机似的,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一条条平整的碎石柏油路正取代城内破旧的道路,甚至就连道路两侧也多出了公共厕所,来回巡逻的警察,同样也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
无论是对于身处天津的百姓亦或是外国人,都深切的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变化。而几乎所有人都将这一切归功于北洋衙门中那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北洋大臣,归功于李鸿章。
“照麿,你看现在的天津,与明治初年的东京是何其的相像啊!”
透过马车车窗,加藤弘之看着窗外的天津市街颇为感慨的说道。
车窗外的天津,能看到不少穿着西装的黄种人,他们可能是日本人。但也有不少穿着马褂袍衣留着短发的中国人,不知从何时起,在天津人们正在剪去辫子。尽管更多的人穿着满式的衣袍,留着丑陋的满清式的辫子。但是于加藤弘之这位经历过幕府与明治时代的官僚学者看来,这却恰恰正是新与旧交替之时,很快那丑陋的辫子将会从中国人的后脑去掉,而这又意味着呢?所意识的不正是汉民族的意识觉醒吗?
当整个汉民族不再甘心为满清所统治时,在中国享有很高声誉的李鸿章只震臂一挥,即可令北京的满清政府垮台。到那时中国在李鸿章的领导下,会不会就像现在的天津一样,处处显现着它的勃勃生机!
“处处都能看到新旧交替的变革。处处都能感受到新政的气息!”
“又有意义呢?”
加藤照麿有些不满的于心底轻喃道,显然他无法像父亲一样看到那令人充满了期待的一面。
在他看来,相比于李鸿章,也许唐浩然更适合未来,不是因为他年青,而是因为他是清国最西化的人物,而且他还指挥着一只强大的军队。甚至他的新军还在战场上击败了李鸿章的淮军。
正因如此。他无法理解父亲为一意孤行的来到天津,甚至将李鸿章视为未来东洋世界的悍卫者,似乎对于父亲而言。作为胜利者的唐浩然是不值一提的,反倒是李鸿章,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但是通过一些朋友的来信,加藤照麿反倒对东北充满了好感。并非仅仅只因为唐浩然的缘故。而是因为相比于天津,东北用人更为大胆,他的许多朋友都在东北受到了重用,既有于政府中任职的官员,也有公司的高级职员。
反观那位被父亲视为伟人的李鸿章,现在甚至连求见他一面都可以说是极为困难,就是今天父亲去求他,也是提前约好的。
“这新旧交替之时,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
感叹着当年自己的际遇。加藤弘之扭头看着儿子了说道。
“照麿,我知道,你很难理解,为我选择李鸿章,而不是唐浩然,也许,你觉得唐浩然拥有十万强军,而且其于东北更是全面进取,建立了大量的工厂,其远比李鸿章年青,相比之下,唐浩然才象征着中国的未来,至于李鸿章肯定是将被淘汰的人物是吗?”。
父亲的反问让加藤照麿点头说道。
“是的父亲,李鸿章是旧时代的人物了,就像幕府一样,早晚会被淘汰!现在众所周知,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正无可避免地走向积贫积弱,而相比于关内,东北却是强大的,他们非但有强大的军事,还有大量的工厂!我听说,未来四年,东北一年要修一千公里铁路,铁路用的钢铁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
儿子的观点让加藤弘之不禁摇头长叹,若是在过去,或许他会认同儿子的观点,但是发生在日本身上的惨事,却让他不得不去反思这一切,尤其是像唐浩然那样的锐意西化。
“哎,为,直到现在你仍然不明白呢?”
何止是照麿不明白,整个日本上下又能有几人明白?
“在明治维新开始前,福泽谕吉不断的向人们鼓吹着日本的富强之道在于全面西化,未来在脱亚入欧,甚至如伊藤博文者都鼓吹向西洋人借种以改良人种。可是他们却都忽视了一点,日本人同样也是黄种人,无论如何西化,也改变不了肤色,而在我们全面西化的时候,我们几乎抛弃了一些,包括传承千年的汉学,以西洋为师,我们在学习西洋科学的同时,也意欲效仿西洋实施海外扩张,甚至早在三十年前,福泽谕吉便鼓吹进攻中国。原本相比于中国人,日本人就太过于狂妄自大,而汉学的道德伦理使我们保持警醒,当我们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