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

第122章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122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大人到外面院子稍坐一会,小人把这里打扫一下。”

    唐浩然、唐绍仪走出祠堂。只见院子里已摆好一张小四方桌,方桌上摆上了茶点。旁边放着四条凳子。唐浩然、唐绍仪便坐了下来。胡存礼带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屋里忙碌着,才一袋烟工夫,当两人再次走进祠堂时,与刚才大为变了样,至少整洁了许多。

    抬头看那个画像,四周的蛛网也给抹去了,只是黑黄黑黄的烟灰尘土无法清除。这是岁月留下的积淀,岂是人力所能掸抹?一个长形供桌也不知从哪里拱出来了。上面尽是斑斑驳驳的油渍裂缝。大树带来的各色瓜果已被几个碟子装好,石炉已摆正。上面摆起了燃着火光的白烛黄香,烟雾袅袅,香气弥漫。有了这一股迷迷蒙蒙遮遮掩掩的烟雾气,祠堂仿佛立时神秘起来、崇高起来。

    这用于祭祀忠烈的祠堂应当长年四季都是这个模样才对。唐浩然喃喃自语,从石炉里拈起三根香,跪在临时摆好的草垫上,向着那副描述着大明官兵的画像磕了三个头,然后挺直着腰膀,然后默默想了一会,然后便祷告道。

    “诸先烈在上,托祖先保佑,后辈今天终于能前来祭奠。祠堂这般冷清,想必诸先烈在天之灵深受委屈。后辈既身处朝鲜,就不能眼看这种景况继续下去,现大事已定,后辈必重修祠堂,改换旧貌,再祭忠魂,让诸先烈神主面前日日鲜花供果,夜夜烟火缭绕。愿诸先烈在天之灵安息,愿我祖先庇佑晚辈所谋之事顺利成功,届时定让我华夏衣冠再现中原……”

    在他轻言祈祷时,到最后一句时,却完全变成了心底自语,沉浸于对历史的追思以及现实的回忆中的他,并没注意到唐绍仪、李光泽两人的神色变化,那变幻的表情,随着他的祈祷可谓是变幻无常,直到唐浩然祷告完毕起身时,先是颇有深意的看一眼唐浩然,唐绍仪方才也拈了两根香,跪在棕垫上,向画像磕了三个头。

    就在唐绍仪欲言又止时,胡国礼在旁边说:

    “厢房里已摆好茶水,请大人进去歇息。”

    那间惟一没有堆放杂物的厢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刚才放在庭院里的那张小方桌,连同桌上的茶点及矮凳都端了进来。刘四则在祠堂外面站着,唐绍仪则将厢房门虚掩后,坐到小方桌边,意味深长的看了眼唐浩然,

    “我想应把这个祠堂好好地扩建一番,我看了围墙外边的情况,此处位于山上,不需要动迁民居,想来此事到也没问题。”

    唐浩然的建议,让唐绍仪沉思片刻,然后点头说道:

    “把这里修缮一下,再把灵位重新立起来,咱们既然来了,自然不能让他们的烟火断了,不过扩建的话会不会。”

    望着唐浩然,唐绍仪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修缮祠堂、重立牌位,自是应该的。我之所以建立加以扩建,不仅仅为了让这里的香火延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端起茶碗,唐浩然悄声地说道。

    “自明清变鼎以来,虽说朝鲜臣服满清,为清之藩属国,但其在文化心态上;朝鲜一直采取尊明贬清的态度。朝鲜把明朝看成中华的化身;把满洲看成夷狄;明朝灭亡以后;朝鲜以“小中华”自居;更是大肆宣扬明朝的正统;贬斥清朝的正统……”

    满清、夷狄、正统;接连的字眼落入唐绍仪的耳中,却只使得他心头微颤。而此时望着唐浩然眼内闪烁的神采,想起他在来到这处祠堂后的些许变化,还有突然提出的来祠堂的动议。他突然想到:也许他并非仅仅只是为了祭祀,可他想在这里干?

    不过唐浩然并没有注意到唐绍仪的神态变化,而是继续说到:

    “……我想将承恩祠堂扩建是为了让我们名正言顺的呆在这里。”

    朝着门外看了一眼,唐浩然颇有些激动的说道。

    “现在我统监朝鲜,这些日子,少川你们谋的是如何稳固外交,而我想的是如何建设特区。于朝鲜北部的大同江两岸,两岸资源丰富,煤、铁储量岂止百万万吨。若善加利用,我等便可以此地建立了不世功勋。”

    唐绍仪颇为深意的看着唐浩然的说道。

    “大同江位置极为优越,若开采沿岸矿产,亦可借水路之便运往仁川或海外。那里确是个好地方。”

    唐浩然轻轻叹了一口气说。

    “我们现在要办的不仅仅只是特区。若仅立足于贸易,怕不见得有多少优势。现在日本对朝鲜之野心人尽皆知,看眼下情形,朝鲜局势多变,若是我等不提前准备,恐怕后患无穷,所以,我想大修承恩祠。”

    这只是一个想法。在唐浩然看来,现在也许是再次强调“中朝鲜血疑固的友谊”的时候了。只有如此,才能交好朝鲜士民之心,当然那额外的私心,便是借此去影响府中诸人,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进而成为自己的助力,而非满清的忠臣。

    “借承思祠之名,对朝鲜士民加以警示,令其尽晓日人之野心,我等亦可凭此得先人之余荫,于仁川、大同江行以建设。”

    这是你的理由吗?

    望着唐浩然,李光泽在心里暗自思量道,此次来朝鲜之前,他既对这个“隐士之国”充满好奇,在汉城时,也曾对朝鲜有所了解,朝鲜两百五十余年来一直视清朝为“夷”、“虏”;祭祀明太祖、神宗和崇祯皇帝的大报坛二百余年间烟火一直不绝。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朝鲜秉持以春秋义理为核心的中华正统观;这种正统观决定了其对明、清两朝不同的文化心态;是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理论根据和思想基础。

    故面面对作为中华正统的明朝;朝鲜有很强的认同感;以“小中华”自居;大讲慕华;恭行事大。满洲以边鄙“胡人”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对秉持程朱义理观的朝鲜来说;这是华夷变态、本末倒置、天地不容之事;此时的慕华即转变为尊华;尊王攘夷的春秋义理观甚嚣尘上;遂极力崇明;大讲尊周思明。

    受宋时烈等朝鲜大儒的影响,朝鲜儒家学子对明朝灭亡有切肤之痛;或是对清朝则有满腔的仇恨;或是对其充满鄙夷,多年来朝鲜儒家更是大肆宣扬尊明贬清的观念。

    而现在大人在初定朝鲜之后,便大建“承恩祠”,仅仅只是为了交好朝鲜人、提醒两国血浓于水的交往那么简单?若难为如此,又岂会冒惹人猜忌的风险?还是说他另有想法?

    我大明、满清、夷狄……诸如此类的话语,一一在李光泽的脑海中闪动着,这会看似冷静的他望着唐浩然不禁有些迷茫,他到底在想?

    “既然朝鲜视国朝非正统,反以明朝为正统,只怕我等如此宣扬,恐会惹其更加离心离德……”

    双目炯炯的唐绍仪望着唐浩然试探着问道。

    “到时,岂不更不利于我?”

    心道一声,故作思索的唐浩然却是摇头说道。

    “这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却也能带来一些好处,至少可以保证朝鲜暂时的稳定,毕竟咱们也是中国嘛!有了暂时的稳定,我们才在这里做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业绩来,少川,可愿与我共谋这朝鲜之事?”

    (思崖山甲申而不悲者;其人必不忠,主角于此如何能不感伤?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主角反清之心,可昭日月啊,好了,第三更了,再一次求月票!大家的票票与订阅,可不就是无语努力更新,疯狂加更的动力!拜谢!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

 第28章 压迫(第一更)

    大海渐渐的在身后隐退,“西一丸”客货轮乘风破浪,在港湾入口掀起阵阵泛着白沫的浪花!夕阳下,被红霞笼罩下的一个初显繁华的滨海小城——济物浦!

    穿着一身西装的李明欣此时就站在“西一丸”的船头甲板上,望着济物浦那初显雏形的商港,他觉得自己已经热血沸腾了,二十三岁的他选择了同他人不同的路,准确的来说,李家年青一代人中不同的路,出身泗水李家的他,并不是家中的嫡子,上面还有26个兄长,按照李家的规矩,成家同样也意味着离家,他的那些兄长们或是去了新加坡,或是去了槟城,还有人去了上海,而他选择了另一条去——北上,不过他并没有去天津,而是来了济物浦,嗯,按中国人的叫法应该称之为“仁川”。

    而之所以选择仁川完全是因为在船上受一位行商的影响,在那里有华租界,高朝鲜人一等的华人自可在朝鲜畅行无阻,且在朝鲜享有种种特权。

    特权!

    来自殖民地的他非常清楚,特权意味着,意味着财富,在这片辽阔的大地,充满无限的机遇,他将会在这里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像他的曾高祖一样,远渡重洋到了泗水在那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李明欣自幼便有在傍晚洗澡的习惯,刚洗了澡他便赶到甲板上吹风,徐徐的海风让他想起了很多。济物浦,如同朝鲜这个国家一样。是一片未经开发的“荒地”,这里充斥着太多的机会,但机会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的。都能看到的。

    尽管有着分家时的一百万荷盾作为后盾,但他却知道,这笔钱看似很多,但却经不起冒险,尽管他对朝鲜充满了野心,但是他此行的目的却是在这里寻找属于他的机会。

    绝不能给李家丢脸!

    李明欣喃喃自语道,尽管分家之后。按照南洋华人的家规,家族对他不再有任何责任,至多只会在他经营失败时。李家大房每月会给个度日的柴米钱,但内心的骄傲和野心,却使得几代李家人宁可饿死,也绝不接受大房的“施舍”。更有甚者因生意失败远走他地易名隐居。

    绝不能丢李家的人!

    夜。已经悄悄降临,不知是因为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还是因为距离济物浦越来越近的关系李明欣那张如种植园劳工般黝黑的脸庞上浮现灼热的酡红。

    尽管他穿着一身西装,可那张在种植园中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