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霜 作者:宛郁筱洁(起点2012-08-10完结)-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邝尚书稀里糊涂说了半天,说的英宗从平静到焦躁到愤怒。“邝爱卿的意思,朕率领五十万大军敌不过区区三万人?!”
王振一步上前道:“邝尚书,念你年老,一时糊涂也系常事。现立刻退下,陛下宽宏大量,必是既往不咎!”
“王振!”邝尚书愤恨的指着他的鼻子,两眼冒火,那神情恨不得扒他皮抽他筋,再放醋坛子里泡泡。“若不是你极力撺掇,陛下怎会亲征?!!”
“嘿!你!你!”王振气绿了脸,几个‘你’喊破音。
“够了!”英宗摆出皇帝驾子,一掌拍在椅子把上。
“陛下恕罪。”众人纷纷跪下。
得。敢情吵嘴吵得,宝座那儿的皇帝被当成摆设。品缘乐得看戏。
“邝尚书!朕虽年轻,但也想像曾祖父成祖扫荡漠北时一样,驰骋九州,在千军万马中保卫明朝江山!”英宗气势恢宏的演讲。
邝尚书为难道:“陛下有此雄心壮志是好事。可是,那瓦剌是蛮夷部落,长期嗜肉饮血,人人都是马背上长大,骁勇善战!而我朝将士在一片繁华中疏于练兵,何况这次出征准备不足,实在冒险!”
“邝尚书,你这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区区几个蛮夷,就把你吓成这样?我看尚书您,真是老了!”英宗怒道。
“陛下说的极是。”王振在一边煽风点火。
品缘偷偷看向邝尚书。只见他紧攥双拳,青筋突起。真是气的快厥过去了。若是英宗不在,他一冲动,把王振打个生活不能自理是肯定的。
“朕乏了,你们都退下吧!”英宗打个哈欠。
“陛下!”这次说话的是位三四十岁左右的文官。
“曹爱卿不必再说!”英宗不等他接上下一句,直接扼杀在摇篮里。
几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叹息而去。
王振得意的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说不出的恶心。
七月二十三日,大军至宣府。一群大臣们故技重施,恳求英宗班师回朝。无疾而终。
七月二十四日,明军前方线报:也先北撤。英宗乐呵呵的叫来大臣,当众宣读这一信息。口中只呼“区区蛮夷,何足挂齿?”嚣张轻敌程度可见一斑。品缘不禁感慨,这战不败,天理何在?遂更加担心自己的处境。
七月二十八日,大军晃晃悠悠行至阳和(今阳高)。尸横遍野,血将土地染得红的渗人。品缘看的几欲作呕。只听士兵们交头接耳的谈论瓦剌军凶猛无敌。看来已经有怯战迹象。有胆小的士兵都哭了起来。
品缘找到王振,告诉他这些情况。希望他能劝阻英宗班师回朝。王振面露犹疑之色,之前的雄心壮志褪去一大半。却还是自我鼓励,说瓦剌没什么可怕。
品缘见毫无结果,只好作罢。
一些随驾官员,见到此种情景,再次请求英宗回军。王振一听,大为恼怒,为了杀一做儆百,特罚谏阻最力的兵部尚书邝野和户部尚书王佐跪于草地之中,直到天黑才准起来。后来,王振的同党彭德清以天象谏阻,王振也不听,仍然逼着大家继续前进。
八月初一,大军顺利进入大同,邝野等人深感途中未见瓦刺一兵一卒,未损一矢,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恐怕瓦刺乒有诡计。因此,他再次上章请求回军,提醒王振不要中瓦刺埋伏。王振仍然不听,在英宗耳边吹风,让大军加快步伐北进,打的瓦剌措手不及。品缘在一旁听得是又气又好笑。
摆上晚膳,品缘退出主帐。听说粮草越发不足,士兵们喝了几日稀粥。品缘皱起眉,没有粮食,饭都吃不饱,打什么仗?正巧这时,一个面生的人密进王振营帐。
她蹑手蹑脚去偷听,苦于声音太小,巡视的卫兵太多,只得作罢。不过,如果有事,王振一定会来主帐。品缘想了想,弄了点茶端进主帐,在一旁侍候。
英宗对品缘此举毫无怀疑,也不管她在边上,只静静想着什么。
忽的王振闯了进来,英宗一抖。
“陛下,连日来粮草接济不上,阴雨连天,不利行军。臣恳请陛下班师回朝。”王振字字恳切,句句含泪。
品缘轻蔑的瞥了他一眼,以为是看见尸体吓的。她哪里知道,刚才密进王振营帐的,是他的同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他把前几天前线惨败的情况密告王振,并说,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刺之计”。王振听了郭敬的话,才害怕起来。这不,慌忙的来见英宗。
英宗缓缓道:“朕也在想这件事。”
王振眼睛一亮,“陛下的意思是……”
英宗忽的又沉默起来。
半晌才道:“依爱卿的意思看……”
王振肯定道:“班师回京实为上上之策!”
英宗道:“也只能如此了。”
品缘哑然,邝野他们在行军路上,日日都来,却抵不过王振几句话。看来这宠臣就是不一样。
王振眼珠子转了转,想从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显示自己的威风。“陛下,臣知大同离蔚州不远,大军可从此处班师回京。”
“依爱卿之意!”
既得圣意,王振遂命刘安为大同总兵、郭登为参将,镇守大同,掩护主力东撤。
八月初三,明军开始按既定路线由蔚州(今河北蔚县)经紫荆关返京师。王振未与瓦剌接战,即仓惶退兵,军纪更加混乱。走了四十里以后,王振忽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今河北宣化)方向行进。
这时,瓦剌已知明军不战而逃,急忙整军来追,形势十分紧张。大同参将郭登和大学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议说:“自此趋紫荆关,只有四十里,大人应该从紫荆关回京,不应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刺大军追及。”王振不听,一意孤行,坚持折向宣府。
明军迂回奔走,八月十日才退到宣府。这时,瓦刺大军已经追袭而来。英宗急忙派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以掩护撤退。结果,他们都战死沙场。英宗又派成国公朱勇等率骑三万前去阻击,朱勇等冒险进军至鹞儿岭,陷入瓦剌重围,虽然英勇奋战,但寡不敌众,三万军队全部覆没。
八月十四日下午,明军主力退至四面环山、水源缺乏的土木堡。其地道路不良,大军机动困难。王振以辎重未至,下令大军扎营等候。邝野认为追兵不舍,形势危急,多次建议大军速入怀来卫城,均被王振拒绝。邝野面见英宗,奏请车驾疾驱入怀来,以保安全。可王振以为1000余辆辎重军车没能到达,害怕自己搜刮来的东西受损失,怒斥邝野不知兵事,强令大军扎营。
粮草日益告急,士兵几乎是饿着肚子在辗转反侧。品缘觉得再不弄到吃的,也先的部队不来剿灭,也快起内讧了。
营帐中火把穿梭,品缘从主帐退出。心里越发没底。已经到土木堡了,这意味着灭顶之灾越来越近。可能就在今天晚上,可能在明天什么时候。有种死亡来临前的恐慌感,抖得无以复加。
当晚,瓦剌军占领土木堡西北、西南要地,控制了堡南的唯一水源,对明军形成包围之势。
第二天,英宗想继续行进,但为时已晚,瓦刺军队已经包围了土木堡。土木堡地势较高,旁无泉水,南面15里处有条河流,也被瓦刺军队占领。明朝数十万军队被围两天,取不到水喝,渴得嗓子直冒烟。没有办法,王振只好让士兵就地挖井,可挖了二丈多深,也不见一个水滴。士兵们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怨声载道,骂不绝口,军心进一步涣散了。
英宗在焦躁不安中咽下一口干馍馍。品缘看着可怜,也算是为了抚平自己心中的恐惧,嘴巴不停的安慰他,也算是安慰自己。
正说着,士兵来报,瓦剌使臣前往议和。
王振急匆匆的闯进主帐,兴奋的无以言表。仿佛看见一丝曙光。
明军断水二日,兵马饥渴难熬。有这好事,品缘也有种错觉,历史是不是错了?王振见也先派人来谈判,喜出望外,便不辨真假,满口答应,并通过英宗让曹鼐起草诏书,派两人去也先军营谈判具体议和事宜。
又听得也先为表诚意,将土木堡南面河水让出。王振喜不自胜,下令全军移营觅水,人马争路,相互践踏,阵势大乱。
品缘本想跟着一起去喝水,看这阵仗,简直是目瞪口呆。正在这时,只听一声炮响,瓦刺伏兵四起,喊声震天,象潮水般涌了过来。乱作一团的明军,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冲击,倾刻之间,全线瓦解。随着瓦刺骑兵刀剑飞舞,一排排明军倒了下去,再加上溃退的明军自相践踏,不一会儿,死尸就铺满了大地。
品缘跟随英宗身侧,在众将士的卫护下奋力突围。漫天的箭像下雨一样涌来。品缘又急又怕,不断有倒下的士兵,他们浑身鲜血,断胳膊断腿,眼珠突起的躺在那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鲜血气息,令人头晕目眩,品缘呕出几口酸水,不小心被横七竖八掉下的武器狠狠绊了一跤。
等她挣扎着爬起来,早已不见英宗等人踪影。眼见着离中心战场越来越近。不时有切成两三瓣的尸体甩到面前,品缘吓得哇哇大叫。
不远处一个带着盔甲的瓦剌兵扭头,挥舞着大刀朝品缘而来。品缘怔愣当场,连喊也不会了,直直的看着锋利的刀劈了下来。
一个身影闪过,品缘只觉被紧紧抱住。那人闷哼一声。五六公分长的巨大伤口赫然呈现在眼前,顺着伤口流出的,还有殷红的血……
八十一 牵挂
更新时间2012…2…27 10:20:11 字数:2767
品缘在瓦剌统治下的边远部落已经过了大半年。被伊络从战场上救回,一切好像发生在昨天。当时,亏得钥和锐赶来接应,不然,他们还是会死在那儿。
那天,伊络浑身鲜血的躺在床上,又将被褥浸染成红色。沥和濛手忙脚乱的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