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盛世收藏 >

第42章

盛世收藏-第42章

小说: 盛世收藏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

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朝议郎

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

琊颜真卿书朝散大

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

东海徐浩题额★原文古体,从右往左竖字,无法在起点显示★

《多宝塔感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立碑于唐玄宗在位时的天宝十一年四月,是目前已知颜真卿的书法中书写时间最早的碑刻,它反映了颜体早期书法的风貌。此碑碑文结体严密,字体严谨、秀整,笔画粗细变化不大,是颜真卿继承传统的作品,风格接近欧阳询。

中国古代的碑刻很多,但历经数百年的天灾人祸之后流传下来得却很少,所以,碑刻拓本的行情一直居高不下。民刻石碑大多都放置在露天的开阔地,难以避开风雨雷电的侵袭,大多官刻石碑虽筑有亭台,但同样会被风化。天灾不可拒,人祸最可惜,不谈历代战火、无数“运动”毁碑无数,有的人利欲熏心,在碑拓若干份后不惜毁碑,因为没有原碑的拓本就是孤本,身价将会倍增。

碑刻都是石质的,立碑之后就无法转向,但风向却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由于石碑本身受力点不同,加上字迹简繁、笔画粗细、石质变化等原因,时间一长,同一平面的碑刻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风化。反应在碑拓上的直观感觉就是有的字迹清晰有的字迹模糊,同一碑刻在不同时期的拓本字迹相差都很大,有的缺字有的缺笔画。

唐风说道:“你这个拓本的问题就在于字体呆板,没有颜体的神韵,而且字迹清晰与模糊之间的差异太大,完全没有自然过度的感觉,风又没长眼睛,一阵风吹过来怎么也不可能光吹一个字吧?所以,这肯定是从翻刻石碑上拓下来的,说清明时期那是玩笑,说不定是谷雨时期的。”陈彦这人挺豁达,唐风努力的制造一点轻松气氛。

陈彦摸着脑袋说道:“可我都拿去检测过了。”

唐风摇着头说道:“大哥,拓本不能光看纸的好不好,作假者完全可以用古纸碑拓嘛,虽然成本高了点,但相比假拓本的暴利,这又算得上什么?你这个啊,就跟上次江源买的那个假地契一样,老瓶装新酒。”

陈彦气道:“我就奇了怪了,怎么到你这儿就捡漏了,到我这儿就剩下打眼了呢?”

唐风说道:“我从小学的就是这个,就是死记硬背,我爷爷认识省城博物馆的一个老馆长,每隔一年都要带着我到他那儿考试。每个人的专长不同,叫我来玩你的雕刻艺术我不会打眼,只会傻眼。”估计又是一个盗墓的,解放后都改行了。

“哎,您就别提雕刻了,说起来我还是吃这行饭的。”陈彦说道:“我一开始也怀疑来着,但那卖家说颜真卿那时候的书法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我觉得应该是这个理儿,总不见得一出来就是一书法家吧?”

“字体差别只在细微,这翻刻水品还是挺高的,你留着吧,挂墙上挺好。”唐风说道:“哎,对了,你花了多少钱买的?”

陈彦有些紧张的望了望大门口,小声说道:“六千八。”

唐风也跟着望向大门口,他问道:“嫂子还不知道吧?”

“什么话呀,大老爷们还能怕老婆。”陈彦大言不惭的说道:“我这是让着她,万一她要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让街坊们知道了多不好。”

“六千八还算好,没亏多少,想办法捞回来就成了。”唐风突然想起陈彦上午在电话里说的话,他问道:“哎,你不是说你找了一个好门路吗,哪儿呀?”

六千八确实不算多,上次唐风帮他淘的那方李适之的官印的价值远远超过这个数,陈彦说道:“在密云,那边要修路,刚好要穿过一个有年生的道观,马上要拆了,我估摸着能有点东西,过去看看吧。”

唐风真佩服陈彦那耳听六路的本事,这种消息也能收到,他问道:“文物国有,我们这样不违法吧?”

“违法?多新鲜呢。”陈彦说道:“我们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四不反党,违什么法?他们反正都是要拆成建筑垃圾的,我们这是替他们减轻负担。”

唐风说道:“成,那下午我们就跑一趟吧。”

这时,陈彦他老婆回来了,她拎着一大堆菜笑着对唐风说道:“唐风兄弟啊,您先坐一会儿,我给你们做饭去。”说完,她乐滋滋的走进了厨房。

“千万别让她知道!”陈彦跟唐风异口同声。

密云县位于北京东北部燕山山脉脚下,历史悠久,山清水秀,被古人誉为“燕国天府”,密云的旅游资源丰富,长城呈圆弧状围绕密云东北部,著名的长城景观有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卧龙山长城、蟠龙山长城、滴溜山长城。

吃过午饭,陈彦和唐风从通州区一路赶往密云县古北口镇,古北口镇是燕京门户,战略位置突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他们所到的河东村离京通铁路、京承高速公路、古北口长城三线交汇的地方不远。

大路走过是小路,小路走过是山路,现在的唐风和陈彦正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陈彦摇着头说道:“唉,那小子的消息真***扯淡,这鬼地方哪来的道观啊。”

“道观我倒没有看见,但我看到文物了。”唐风眼望着前方,很有把握的说道:“而且还是无主的文物。”

“哪儿呢,既然是无主的,那我们就搬回去。”陈彦循着唐风的目光向前望去。

第二卷 原始积累

第二十五章 考古专家

“开什么玩笑!”陈彦远远望去,只看到位于远方山脊之上的巍峨长城,他说道:“这玩意儿就算能搬都没地儿放。”

唐风说道:“我不是说长城,我是说前面那座石拱桥,绝对的文物。”他们所走的乡村小路的前面,有一座不是很高的山,山下有一座石拱桥。

“果然是无主的,就是搬不动。”他们现在离那座小桥还有二十米,陈彦看着那座不起眼的小桥,问道:“你离这么远就能肯定那是文物?”

唐风用手指了指石拱桥边那颗树冠巨大的银杏,对陈彦说道:“那棵树可以证明这是文物。”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最早出现在3。45亿年前,被称为活化石,这种树的寿命长达千年,中国现在仍然存活的银杏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石拱桥就在这颗银杏树下,银杏的根系已经扎进了石拱桥的石缝,一看那根最粗壮的树根的直径就不难想象这座石拱桥的历史有多长。

两人走到石拱桥的桥边才发现桥下是一条滩多水少的小溪,浅草没路、小桥流水,如果老树再停上一只昏了头呱呱直叫的乌鸦的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萧瑟感觉就出来了。

但他们并没有看到乌鸦,却看到了一位美女。唐风跟陈彦来到石桥边才发现这边挺热闹,有好几个人坐在桥下小溪边的石滩上。

“差不多了,开工吧。”一个中年人招呼着同伴。

唐风和陈彦两个人的眼睛同时聚焦在一位身段窈窕的女子身上,运动鞋、牛仔裤、夹克衫,马尾辫露在棒球帽外,女孩子也可以英俊潇洒的(春哥纯爷们,不归此类),她的五官精致的无懈可。。。。。。这时,她那冰冷的目光望向了唐风,唐风宁愿遇见一只昏了头呱呱直叫的乌鸦也不愿意遇到她。

她就是柳月,其实唐风也就看了几眼她的背影,但偏偏就跟她的目光相遇了,柳月愣了愣之后突然掩口而笑,转过头去了。

陈彦立即用胳臂撞了撞唐风,说道:“她刚才对我笑了。”看这家伙的样儿,估计心里早就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魅力值了。

唐风一看这些人手里的测量仪器就猜出了他们的身份,他们在进行考古,大工程之前文物部门都会召集考古专家对拆迁地进行一番地毯式的搜索,以防有文物遗迹被破坏。

@奇@七八个考古人员从溪边的石滩走上岸,然后一起围在一块石碑周围你一言我一句的谈论,陈彦对唐风说道:“走,我们也去看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唐风跟陈彦一起走了过去。

@书@古人认为修建桥梁方便行人是大善积德之事,因此,桥边都立有桥碑,用于歌功颂德。这块桥碑高约半米,宽30厘米左右,桥碑正面的中间竖刻着“积善桥”三个楷体大字,这是桥名。桥名的下面还有两排楷体小字的落款,分别写着横山郡,大宋宣和七年,前者是指地名,后者是指修桥时间。

唐风拿的还是比较准的,密云地处北方,上面的大宋肯定是指北宋。北宋宣和年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大名鼎鼎了,正是他大力提倡收藏,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收藏热。不过,他的大名鼎鼎并不是因为这个,因为他是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之一――宋徽宗赵佶,宣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25年,距今差不多有九百年。

桥碑的背面密密麻麻的刻着一些小字,上面留有捐资建桥人的姓名并附上了一些歌功颂德的话。由于密云地处偏僻,并没有出现过什么名人,所以,这块桥碑没有太特别的地方。

“这桥不对啊。”一个考古人员说道:“宣和七年怎么可能出现横山郡的字样呢?”

古代密云隶属于檀州,后晋天福元年也就是公元936年,臭名昭著、认贼作父的后唐大将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其中就包括檀州。幽云十六州的拱手相让让古代中国彻底失去了北部的屏障,长城几大要隘,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皆落于敌手,汉民族漫长的苦难史拉开了序幕。

北宋宣和五年,就是公元1123年,金国将檀州归还给宋朝,宋徽宗改檀州为横山郡。公元1125年,也就是宣和七年,金国又侵占横山郡,再次将横山郡改名为檀州。

这座桥修建于1125年,那么当时的地名就应该叫檀州,既然是檀州那就属于金国,谁那么大胆子还敢留横山郡、大宋宣和七年的字样呢?正确的落款应该是檀州、大金天会三年。

“是啊。”另一个人也说道:“这不符合常理呀。”

“我倒是觉得完全符合常理。”唐风老毛病又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