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武氏(雍正庶福晋) 作者:吴图(晋江2014-08-01完结,清穿)-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宁连连点头。
胤禛开始给她进行深入浅出的图片说明:原来他在画中,扮演的是一位地道的高僧,正在念经,道行高深。这不,毒蛇都来听他念经了!
武宁:“……”。
苏培盛已经挂好了第二幅,胤禛紧紧攥住武宁的手,拖着她到第二幅画前。
武宁一抬头:噗……
画上的胤禛穿了一身蒙古人的袍子,五彩条纹,脚上是红色如火的靴子,右手捧着一只桃子,递给松树上的一只又小又黑的瘦猴子,那猴子伸出手来接住桃子,人和猴子神情都愉悦非常。
武宁:“……”。
第三张图构图比较古雅,乃是独钓寒江雪。
天地间皆是一片寒白,胤禛扮作垂钓的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神情淡漠,武宁凝视那图许久,仿佛都能听见天地间碎雪无声,却没注意到不知何时,身边的胤禛已经悄悄走开了。
有人在她肩上猛地拍了一下,武宁正沉浸在那副寒江独钓图中,猛地一吓,转过头来,顿时愣住了。
面前的胤禛:头上戴了洋人的假发,长长地直披到肩上,还系上了领结,配了全套西洋衣装。
胤禛对着武宁一笑:“朕这身如何?”,又对着郎世宁转过身。
郎世宁真心实意地夸赞道:“哦!非常英俊!皇上!您打扮得非常英俊!是不折不扣的美男子!”。
胤禛又转过问武宁道:“宁儿觉得怎样?”。
武宁笑着道:“嫔妾乍一看之下,虽然还不太习惯,但诚如朗大人所说,皇上是不折不扣的美男子,怎么打扮都是好的。”。
胤禛整了整袖子,又抬手摸了摸后喉下领结,极满意地向后坐在那黄花梨木椅上,对着郎世宁道:“开始吧!”,又对着武宁一眨眼,道:“朕画完就该你了,朗先生只要画个大概,记录下来就能回去补充完整,不用耗时太久。”。
武宁惊惧:你要我扮什么啊……
郎世宁一叠声道:“皇上,请您坐在那边儿,那里光线更大!”。
胤禛忍不住纠正他:“是光线更亮!”。
郎世宁好脾气地微笑着:“是,光线更……亮!”,他发那个“亮”字的时候,似乎颇为吃力,武宁在灯光下看得清楚,见他口水唾沫都喷了出来。
胤禛一动不动地坐在郎世宁对面,屋中静寂无声,武宁在一边的侧椅上坐了,想起历史上雍正著名的那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禀性!”,忍不住哑然失笑。
胤禛画完,便击掌唤来几名宫女,第一人手中托盘中是一套淡蓝烟色衣衫,第二人、第三人手中却是一些配色珠钗,武宁看着那衣裳,只觉不像旗装,愣道:“这是?”,近前看去却是一套立领的明式汉服,胤禛推着她进了那里面暗间,示意清明进去服侍,又将门关上了。
武宁见那暗间中别有洞天,设置周全,四周墙上挂着的俱是画像,那屏风后垂着层层素色帘幔,清明伺候着她换上了那套淡蓝色汉服,又帮着换了发型,挽起发丝,在她左边鬓发上戴上了一朵淡蓝色的花簪,武宁揽镜自照,只觉得颜色清新浅淡,在这盛夏夜里让人看着也觉得凉快了五六分。
她出了房门,胤禛见了她,眼中俱是一亮,握住她的手上下打量了一遍,点头道:“好看!”,又兴冲冲地拉着她到屋外檐下围栏的桌案边,那桌案上放着棋盘、折扇等物,自然散乱,又有一只白底粉彩梅瓶,中间插了几株雪白舒展的花枝,背后墙上乃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对联,胤禛让她倚着桌子,眼睛看着后院中的山石,连连让她换了几个姿势,才让郎世宁来画。
武宁见胤禛兴致颇高,不忍拂逆,微笑着由着他摆布了,恰巧那园中有蝴蝶翩翩飞过,胤禛指着道:“将蝴蝶也画进去。”,武宁索性摆出了个观赏蝴蝶的姿势。
郎世宁的画做成卷轴,送来的时候已经是八月秋凉了。一日傍晚,武宁正在桃花溪边看晚霞,苏培盛却带了人来寻她,道万岁爷在九洲清晏摆了小宴,让宁嫔娘娘过去一同小酌。
天上晚霞渐渐散了,武宁随着轿辇去了,见胤禛将小宴设在百花深处,正是暗香浮动月黄昏,见她来了,挥手免了她的礼,笑吟吟将桌上的卷轴向前一推,道:“看看。”。
武宁已经猜到了六七分,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见果然是那日自己的画像,画中女子眉眼纤丽,神态自得,着了一身淡蓝汉服,半倚半站地挨着桌案,衣上的深蓝色飘带拖拂在地上,廊下山石、细竹、彩蝶无一不勾勒得十分用心,若不是她知道是郎世宁所画,真正是完全看不出西洋画的痕迹。
胤禛见她脸上神情,笑着伸手替她斟了一杯酒,道:“试试,这是靑莲竹酒,酒味淡薄,没有后劲,最是适合女子饮用。是御膳房前几日新折腾出来的花样。”。
武宁接过来饮了,眼光仍望着那画上。胤禛带了几分得意道;“不错罢?”,武宁点头道:“嫔妾很是喜欢。”。
胤禛哈哈大笑,又道:“可惜朕比你更喜欢,这幅画,朕要好好收着了,却不能让你讨了去。”。
武宁眨了眨眼,只觉得胤禛的笑容里似乎别有深意,她垂下头,双手捧了那杯子慢慢啜饮着那青莲竹酒,果然听胤禛凑过来柔声道:“朕将这卷图画收进库房,除了朕,旁人谁也看不见。”。
武宁放下杯子,故意微微皱了眉头道:“就不能送给嫔妾么?皇上可真是小气!”。
胤禛笑道:“往后每年七夕,朕都亲手帮你打扮设计好衣装,再让郎世宁给你画上一副,一直凑到十二幅,统统送给你做个十二扇屏风!”,他说着,放下筷子,抬手在空中煞有其事地比划。
武宁一个没撑住,捂着脸伏在桌上笑了出来,半晌才抬起头对胤禛道:“嫔妾谢皇上恩典,谢皇上大大的恩典!”。
月过中天。
月光从窗格间投射在那寝殿的明黄帘帐上,胤禛仰面躺在枕上,手里握住武宁的长发,轻轻在指间打着转,武宁在他怀里,想着方才那屏风的事情,仍然忍不住低低轻笑。
胤禛低头道:“宁儿笑什么?”。
武宁转过身去,将脸闷在枕头里道:“没什么。”。
胤禛自她身后拥住她,在她颈上轻轻蹭了蹭,道:“还不说实话?”,说着在她腰上一掐。
武宁整个人立即蜷缩成一只大虾米,她是最怕痒的,当下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抬手去阻了胤禛的手,连声哀叫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又坐起身掀开被子向床尾躲去。
胤禛早有防备,猫儿捉鼠一般攥住她的手腕,将她拖过来扼在怀里,见她笑得见牙不见眼,忍不住低头狠狠在她脸上吻了一口,盯着她看了一眼,又慨叹道:“现在这刻,倒真有些像从前,朕还是四阿哥时的时光。”,武宁听了这话,愣了一愣,眼里笑意慢慢隐去,只是静静凝视着胤禛。
第102章 白首不离
雍正六年,七夕。
武宁斜倚榻上;手中摆了个把玩合璧连环的造型;室外喜鹊鸣叫喳喳,背后屏风书满“寿”字,她微微侧过脸对着郎世宁;眼光落在窗外;却见胤禛负手立在庭院中;背后是月影朦胧,灯意阑珊。他的面目亦是朦胧,一如当年穿越初见:她方从四阿哥府外别居归来;四阿哥见了她第一面只淡淡道:“若没完全痊愈就再躺躺,你向来身子弱。”。
雍正七年,七夕。
武宁手持薄纱纨扇,坐于月亮门前,梧桐树下,做势品茶,屋内半遮半掩着黑漆描金书架,书卷满屋。胤禛微笑着,站在郎世宁画板边看着她。
……
雍正十年。
武宁坐在早已准备好的红烛下,低眉垂首、十指纤纤,手中托着件衣裳,窗下荷花缸里,二白二粉的荷花绽得正艳,另有小小蓓蕾初出水面。武宁做了个飞针走线的姿势,只觉得灯光下那锦缎生辉耀眼,几乎刺得眼睛也花了,她抬眼望向胤禛,顺势揉了揉眼睛。郎世宁连忙道:“娘娘,请别动!”。
……
雍正十二年,倒春寒。
前几日还是初春的暖阳气候,枝头初萌绿意,一片大地回春,欣欣向荣的预兆,紧接着便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紫禁城内各条通道上,俱是洒扫太监,缩手跺脚地挥着大扫帚,将雪推到路边去,那雪中,又有已经冻上的冰,冰雪夹杂在一起,干湿俱备,凉意一丝丝地渗到皮肉里。
春禧殿里。
天光还没完全暗下去,殿里阴沉沉的,武宁没让掌灯——她从上个月开始,就偶尔地觉得胸口不舒服,气闷咳喘,最近这几天更是明显。
午膳以后,她在床上躺了半天。
直到现在。
灯一亮,她就觉得眼前有重影,黑乎乎地晃来晃去,直晃得她头晕,饭都吃不下去。
荷田忧心忡忡地看着撤下来的晚膳——茶香奶糕、梅花酥饼、银丝鱼羹,虾须八宝面……武宁几乎一筷子都没有动。
清明眼中亦有忧色。两人对看了一眼。
胤禛过了晚膳的时辰才来,他在养心殿看了一天的奏折,连晚膳也是在御案边胡乱用了几口,这时终于能休息下来。清明跪下将情况说了,荷田在一旁补充着,胤禛听了,紧皱着眉头,当即便让苏培盛宣了太医来春禧殿。
太医一来,便来了三四拨,武宁的病情却不见好转,越发沉重。
从冬到春,连着两个月,整个后宫都惊动了。
名贵药材、远疆补品流水一般地送进宁嫔娘娘宫中,春禧殿隔着老远便能闻到一股浓浓药味。
太医轮流上阵,却是怎么也找不到症结所在。这一日,武宁隔了帘子只听他们隐隐约约地又道什么“气虚血滞……娘娘素来体弱……”云云,不过那一套四平八稳的说辞。胤禛声音带了遏制不住的怒气,喝道让他们全滚下去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