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影红颜-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儿……”镇八方急叫,领先追出。
现场剩下神色灰败的飞豹父女,与死剩下的三名悍贼,地下还有三具悍贼的尸体。
“走吧!”飞豹怆然地说,英风尽敛,豪气全消,象是一下子苍老了十年,神色颓丧,腰干直不起来了。
仅走了半里地,暮色中,四面号角长鸣,杀声震天。
“老天,官兵合围了。”一名悍贼叫,撒腿便跑。
兵勇隐现,领先的是真定的沈巡捕,弓上弦刀出硝,八方合围,鸣号角而进,近了。
第十三章
保定府南面偏东,九十里至蠡县。这儿是古博陵郡地,今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在蠡县,崔氏族人已不多见。在南乡,故郡城已成为废墟;距城十五里,荒野绵延,只可看到几处土坡而已,几处村落,良田千顷,这就是南乡。
这一带的人,称一些稍大的沼泽大池为“淀”。废墟的东南两三里,有座三四里广阔的六沟淀,由六沟水汇合而成,东流入猪龙河,
六沟淀与废墟之间,有一座博村,只有五六十户人家。村分东西,东村是崔姓族人所居,人丁式微,但却是书香世家,也是当年士族的残余,如今仍保持着傲岸的门风而自豪。
西材,是高姓族人,自称是古高阳国的遗民王族后裔,以国为姓源远流长。
崔姓是士族,高姓是王族,有麻烦了。想当年,有些王族出身草莽,虽然是统治者,但仍以能结交士族为荣。而士族却对门弟极为重视,盯不起王族,决不在暴力下低头,虽皇亲国戚也不假以词色,骨风嶙峋,但也又臭又硬。
士族经五胡乱华之变,大量南迁,日趋式微。王族也由朝代易姓,成为过气的没落王孙。
在博村,东西二村势同水火,也算得是没落王孙与凋零士族之争,
紫云仙子林紫云姑娘,风尘仆仆到了蠡县,花了好几天工夫,四出打听崔姓族人的消息。
她以为崔长青死了,抱着歉疚的心情,希望能找到崔长青的家屈,告诉他们崔长青死亡的消息。
在这里打听崔氏族人按理应该毫无困难,事实却不容易,崔姓族人太少,自视甚高极少与人打交道,因此知者不多。
跑了不少冤枉路,终于被她打听出南乡有姓崔的族人聚居,但说的人语焉不详,所知有限。
一早,她换了一袭青儒衫,易钗而笄,雇了一头小驴,向南乡进发。姐妹俩闯荡江湖,随身带有男装。必要时便改变身份,但大多数日时皆以紫衣红衣本来面目行走江湖,博得紫衣仙子与小红仙子的美号。
沿途询问,终于博村在望。
她感到心情在逐渐紧张,传死讯委实难以启齿哪!
蹄声得得,踏入了村口栅门,一看村庄的格局,便知这座村必定问题重重。两村相距仅百十步,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门,中间种了酸枣树,枝浓刺利无法通行,分隔为东西二村,老死不相往来。
她进的是西村栅门,村民们皆以好奇的目光,打量这位陌生书生。
她看到含有敌意的目光,深感诧异。
村中的房屋,皆建得坚实、高大,宽敞,似乎不象是农村,倒象大城中的高尚住宅区。
一座座高大的四合院瓦房,每家都有院有园,村民不论老小,皆穿得整齐清洁朴实,街上有车辙蹄痕。
她这身儒装,在这里显得不甚调和,皮有人穿儒衫,因此颇为突出。
她下了驴,牵着缓绳走向一位中年人,长揖笑问:“请问大叔,这里是不是博村?”
中年人以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他,但颇为友善地笑问:‘公子爷有何贵干?这里是博村。”
“小生打听一个人,尚请指引。”
“你问的是……”’
“他姓崔……”
中年人立即沉下脸,大声说:“这里没有姓崔的人,本村是一姓村。”
她一怔,心说:这人的态度怎么变得这样快?但她的脸色仍然不变,说:“咦!这里不是博村吗?”
“当然是博村,就是没有姓崔的。”中年人冷冷地说,转身便走。
原先围上来看热闹的人,皆纷纷离去。
街上,只剩下她一人,站在原地发呆。
她不死心,牵着坐骑向前走。
劈面被一位年轻人拦住,拦住去路的大声说:“你赶快离开本村,这里不许来历不明的人乱闯。”
她心中疑云大起,仍然沉着地说:“这位大哥把在下当贼吗?小生是来找人的。”
“你已经知道敝村没有姓崔的人,怎还不走?”
“咦!你这人真怪,谁还骗你不成?这里的人全姓高,不信你可以到伺堂去看看。这里不是镇市,除了高姓子弟,哪会有外姓人居住?”
她糊涂了,说:“小生在县城各地打听,人人都说博村有崔姓族人,难道他们……”
“你不死心,那就问吧,你将是不受欢迎的人,没有人会给你好脸色。
“哦!请问附近还有另一个博村吗?”
“没有了。”年轻人冷冷地答,也掉头而去。
她仍不死心,连开数家院门请教,皆被白眼相拒,有一家干脆飨以闭门羹。最后,她到了高家伺堂,一看渤海堂三个漆金大字,便知不必再进去讨没趣了。
她失望地走出了村栅门,自语道:“还是到县城去打听算了,也许城里有人知道崔长青其人呢。”
浪费了一天工夫,回到县城,已是近午时分,到驴店交还小驴,闷闷不乐地转回客栈。
经过宝安寺前,她盯着寺左的张家店忖道:“该吃午饭了,何不到店里打听?”
宝安寺俗称铁佛寺,是本城各大丛林,里面供的佛祖全身是生铁铸造,高两丈四尺,座下的铁狮,也长一丈八,因此也叫铁佛寺。
寺前的广场有十余亩大小,四周都是店铺,不但是夜市所在地,白天也形成市集。广场散布着十余株大树,浓阴蔽日,也是附近的娃娃们游戏的好地方。
踏入张家—店,伙计含笑相迎,接到体面的客人,店伙计似乎颇以为荣,客气地请她进入雅座,巴结地问:“公子要不要喝两杯?吃些什么请吩咐,小的立即吩咐厨下张罗。
“不喝酒,劳驾来几味小菜,十余张烙饼便可。”
“小店的菜在本城有口皆碑,新上市的鹰爪栗子鸡,保证是来自京师的上品鹰爪栗……”
“小二哥,我要的是清淡的。”她抢着说。
店伙斟上一杯清茶笑道:“好,小的这就吩咐厨下张罗,公于爷请稍后。”
左首不远的座头,坐着三个大汉,桌上是两盘烧鸡,一碟牛脯。每人面前,堆放着糖炒栗子,炒落花生、豆、龙牙豆等等下酒物,喝酒用碗而不用杯,吃相颇为不雅,一条腿踏上长凳,大声谈笑旁若无人,看光景,都有五七分酒意了。
右邻,前是一个神色木然的中年人,斯文地低斟浅酌,目不旁视,似乎嘈杂的店堂,毫不影响他的酒兴。这人五官端正留了八字胡,头戴四乎巾,穿一袭青袍,身材修长,一双手白哲温润。
菜送来了,她向店伙计说:“小二哥,小生是外乡人……”
店伙呵呵笑,抢着说:“小的知道,公于爷的口音,一听便知是中州人。”
“小生向你打听一件事。”
“请问……”。
“南乡博村,是不是住有崔姓人家?”
“这个……听说有,可是小的没到过南乡,不知其详。”
“本城崔姓的人多不多?”
“有是有,公于爷可到城南去打听一下,崔姓以前是望族,城南一带大户人家多,容易打听。听说十字街的惠民药局,有位姓崔的夫于,你可以去找他问问。”
左邻桌一名壮汉突然眯着醉眼说:“不是我胡七吹牛,本城姓崔的人,谁也没有我清楚,该向我胡七请教才是。”
她心中大喜,说:“胡爷,诸指教。”
“哈哈!请教可不能白请,是吗?”
她掏出一锭碎银,递过说:“送给胡爷买壶酒润喉,怎样?”
胡七接过往怀中一揣,满意地说:“这还差不多,你问吧,找谁?”
“一位年轻人,叫崔长青。”。
胡七一拍大腿,笑道:“公子爷,你真问对人了。”
“胡爷认识他?”
“认识他的人,全城男女老少屈指可数,区区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博村人。”‘
“咦!今晚我的了三趟博村,那儿只有姓高的人。”
胡七哈哈大笑,说:“你一定是到西村去问了,西村姓高的人,与东村崔家是死对头,你到西村去问,没挨打已是万幸了。”
“哦!还有个东村?”
“博村一分为二,称东村崔家与西村高家,每年清明扫墓时节,两家的子弟必定械斗,总有几个人头破血流,互不相让。”
“哦!那崔长青……”
“他是错家人,前年清明,两家又依例拼者命,崔长青不伯犯忌,公然挺身而出做和事佬,力劝两家化干戈为玉帛,砍除隔开两家的枣林,两家开诚布公言归于好,破除成见守望相助,和平相处共谋桑梓之。”
“好事嘛,应该。”她顿首说。
“好事?他一个小娃娃,人微言轻,简直自讨苦吃,自找麻烦。”
“你是说,他……”
“他?他完了,高家把他看成别具用心的阴谋小人,崔家子弟把他看成大逆不道的叛逆。崔家的族长崔如柏,召开长老会议要活埋他。后来经长老们公议,抽了他一百皮鞭逐出崔家,伺堂里的家谱中,已把他的名字剔除,他再不是博村崔家的人了。”
“咦!你怎么知道?”。
胡七摇头叹息道:“他遍体鳞伤,由邻村的人拾来惠民局医治,那天恰好碰上我,我收留了他。可怜,一个小娃娃怎能养活自己?如不是我……”
“你勾引他作贼,是吗?”她冷冷地问。
胡七怪眼一翻,不悦地叫:“你这是什么话?我只告诉。他如何活下去的手段而已。同时,他养了两个月的伤,欠下的食宿费与药费,到何处来张罗?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终不能叫他卖身偿还,对不对?”
“他家里……”
“他父亲就是族长崔如柏,家财万贯,但给他的只有一顿皮鞭,甚至要主张活埋他呢。”
林紫云一阵心悸,苦笑道:“虎毒不食儿,崔如柏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