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我的长孙皇后 作者:素馨小花(潇湘vip2014-07-05正文完结) >

第447章

我的长孙皇后 作者:素馨小花(潇湘vip2014-07-05正文完结)-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霍然一亮,我亲吻你的额头,“我懂了。你不要劳神了,快些睡。”

    “不要忘了,我是无极,无极既然襄助你得了天下,便得襄助你守好天下。”

    “好。”

    “以后,有为难之处,不要一人扛着……”

    听着你的细细叮嘱,看着你逐渐入睡的容颜,我的眼微湿:感谢上天,将你送到我的身边。

    只是今夜,我却再也不能入眠,只是痴痴盯着你的睡颜直至福田在外催促‘陛下、该起了’的话。

    生怕福田的声音惊扰睡梦中的你,我急忙翻身下床来到寝殿之外,示意他小声些,这才光着脚回到凤榻边,俯身替你盖好衾被,正亲吻你的额头的时候,你的嘴中依稀又冒出一段话来,细听来却是“我的二郎长得瘦瘦高高的,凤眼天成,鼻子挺挺的,唇薄薄的,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极度的霸道但也极度的赖皮,极度的自信但也极度的不自信……”

    闻言,我亲吻着你似桃花般的红唇,柔声说道:“这天下,没有任何东西能令我不自信。而我所有的不自信皆来自于你。”

    显德殿。

    连一众大臣似乎都能够感觉到我今日的神采奕奕。

    魏征,更是捧着你亲手安排的各嫔妃的封册赞不绝口,“不偏不倚,皇后母仪、足摄天下,陛下得皇后犹若鱼得水也。”语毕,他恭敬的将封册呈放在托盘之中,又道:“陛下,昨日陛下说已定新年号,但不知可否说出来和臣等分享分享?”

    “贞观!”

    闻言,萧瑀、秦琼、房玄龄、无忌、如晦等人齐声问,“贞观?”

    我含笑起身,解释说道:“古人在《易经》的系辞中写到‘天地之道,贞观正也’,朕觉得,年号‘贞观’再好不过。”

    “好好好。”房玄龄首先拍掌叫好,接着说道:“贞是正的意思,观是展示的意思,天地正道,宇宙清澄,则可观矣。年号‘贞观’,必创盛世。”

    “惟愿众卿家和朕同心协力。”

    “是,陛下。”

    接着,仍旧是魏征,问了一个我一直有意回避的问题,是有关大哥和无吉的封号的问题。

    照说,以大哥和元吉的所做所为,贬为庶人也不为过。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语及此,我由衷说道:“朕少时若非故太子的有意庇佑和悉心教导,只怕也不会有今日之成就……传朕诏: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是为‘息隐王’;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剌’,是为‘海陵剌王’,二人均以皇家丧礼安葬。同时,诏谏议大夫魏征、王珪二人亲自送葬。”

    允大哥的人马亲自送葬,这是对那些投诚于我的大哥原班人马的绝对信任。

    闻言,魏征、王珪二人很是动容的看着我,“是,陛下。”

    说话间,魏征不着痕迹的轻抚过眼角的眼泪,又道:“‘剌’者,愎狠遂过曰剌,不思忘爱曰剌,刚愎自用、忘恩负义曰剌。若说齐王爷从亲王级别降为‘海陵剌王’的郡王级别,谥号为‘剌’倒也说得过去。但……臣虽然对陛下将故太子降为亲王级别无异议,只是故太子的谥号‘隐’似乎有违陛下方才所言故太子在世时屡对陛下的庇佑、教导之恩。”

    “怎么说?”

    “‘隐’者,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本性难改、言过其实曰隐,依陛下对故太子的追思,这‘隐’字不符圣意。”

    若大哥没有往日的温润如玉、平易待人,又哪有如今仍旧对他念念不忘的贤臣义士,魏征啊魏征,朕就是欣赏你这种忠贞不忘故主之人,念及此,我叹道:“魏卿,你只道‘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本性难改、言过其实曰隐’,却怎地忘了,‘隐’者,哀也、柔弱短寿也。”

    闻言,魏征如梦初醒,含泪跪地,叩首说道:“陛下仁义,微臣知罪。”

    “另外,朕允所有原东宫、齐王府幕僚属官陪送‘息隐王’、‘海陵剌王’灵柩至安葬地。魏卿,这件事,有劳你安排了。”

    我一语落地,即使是原来为大哥卖命的裴寂、裴矩等那帮面服心不服的臣子亦动容无比,齐齐叩首于地,“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084章 天可汗5


    贞观元年。

    大赦天下。

    同时,大封皇子、群臣。

    随着韦姐、韦尼子等人的封号诏告天下,各位皇子的封号亦相继诏告天下。

    对于后宫的妃嫔之封众臣无异议,对各位皇子的分封大臣们也都没什么异议,只是对于雉奴的‘晋王’封号,魏征等人的脸上显然很是震惊。

    能不震惊么?

    晋阳是我李唐的龙兴之地,若没有诏承乾为太子在前,如今对雉奴的‘晋王’之封,朝堂上肯定会掀起滔天巨浪。

    终究觉得先前对是否册封雉奴为太子一事太过敷衍于你,这般封雉奴‘晋王’之称也是为了讨好你。

    嘿嘿……如果是个女儿,我便要封她‘晋阳公主’,看你们这些在下面面面相、揣度圣意的一帮臣子们再如何揣测,难不成我想立一个女儿当太子不成?

    所以,那些‘名字许江山’、‘封号定乾坤’这一类的流言蜚语便止于今天罢!

    我思绪间,福田又朗声宣读着第三份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侍中高士廉申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莱国公。中书令房玄龄梁国公。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鄂国公。灵州大都督李靖卫国公。左仆射萧宋国公。骁卫将军段志玄褒国公。骁卫将军刘弘基夔国公。右卫大将军屈突通蒋国公。华州刺史柴绍谯国公。骁卫将军长孙顺德邳国公。骁卫将军张亮郧国公。左卫将军侯君集陈国公。骁卫将军张公谨郯国公。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①卢国公(程知节①:程咬金)。并州都督李②英国公(李②:李世,原名徐茂公,因有功于李唐,赐李姓,后又因名中‘世’和小李皇帝的名犯讳,于是去‘世’字,更名李)。左卫大将军秦琼翼国公。谏议大夫魏征郑国公……”

    显德殿中,受封臣子无不喜形于色,一一上前领命谢恩。而李氏皇族中唯一受封的只有河间郡王李孝恭。

    堂叔李神通对我的诏书很是不满,上前奏道:“义兵初起,臣率兵先至。现在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吏反而功居一等,臣心不服。”

    哼,自李唐草创以来,极大多数皇族中人居功自傲,只会枕在过往的功劳薄上睡大觉……不进封你们是第一步,下一步便是降你们的级。是以,闻奏后,我亦不客气,当廷驳斥道:“义旗初兴,人各有心。叔父您虽率兵前来,也是因为惧祸怕被株连杀掉,而且叔父您从未亲自上阵打过仗。与窦建德交手,您全军陷没。后来刘黑闼起兵,您又望风败逃。如今论功行赏,如晦、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定社稷、功比萧何,虽无汗马之劳但能以大计居功一等。叔父您国家至亲,其它方面朕并不吝惜封赏,却也不能因私情滥于功臣同受奖励!”

    说起来,当初这位叔父被窦建德活捉的时候,是窦建德为显仁义没有杀他,后来更放了他回来,如今我不点破便是替他留着面子,只看他怎么想了。

    终究在官场混了这许多年,我的话外音李神通很快便听出来了,老脸通红,道了声‘微臣知罪’后低下头惭愧退下。

    见我连皇叔都不给面子,方才还因为没有他们的进封诏令而有不甘的一些皇亲国戚急忙低下头,再也不敢唏嘘半分。

    要的便是你们唯命是从。

    于是,我示意福田诵读我的第四份诏书,随着福田诵毕,第四份诏书的内容瞬时间便在显德殿中炸开了锅。因为,我的第四份诏书不但不是进封的诏书,而且是贬级的诏书,在这个年号初立的喜庆之时,显得很是不合时宜。

    ━━诏原皇族中人自李唐草创以来无功劳者从‘亲王级别’降至‘郡王级别’。降‘郡王级别’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比如说‘河间郡王’李孝恭。

    马上,便有皇族中降级的皇叔、皇兄出来反对,“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使我李氏一族光泽天下、繁衍不息,陛下如今所为,便是对上皇的不敬,对皇族中人尚且如此,对天下只怕就更难讲公平、公正。”

    什么‘不敬’,这是以‘不孝’之名逼迫我收回诏令!

    但,早知这道诏书会掀起滔天波澜,所以我早想好了对策。是以轻笑一声,问道:“天下……何为天下?孟子早就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所以朕认为‘民’便是天下。遍封宗子对天下便有利了吗?削弱宗室对天下便不公平了吗?朕即为天子,便当养百姓于已任。岂可劳百姓以养自己的宗族呢?你们如今争谏于朝堂,是真心为了‘民’之天下着想还是只是从自己的争权夺利出发?到底是为了什么,想必你们心中清楚得狠,无需朕来点破。再则,朕难道对皇族中的人果然都降职降级了吗?如果你们个个都有李孝恭的谋略和战功,那朕进封你们为‘河间郡王’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李孝恭在夺江都、平江陵的战争中和李靖合手并进,战功赫赫,天下无人不知。

    见我说得有理,方才还理直气壮的一群皇族中人面面相觑。房玄龄趁机站出来说道:“按周礼,皇子及兄弟为王者皆因有功于社稷、江山,无大功者不得为王。自两汉以来,数我李唐封王者最多,达数十人。上皇大封宗族虽然敦睦,但陛下拆消宗族爵位也是遁着周礼礼制,若真讲起规矩来,陛下依循周礼,亦可视为公正、公平。”

    姜还是老的辣,房玄龄的一番周礼,说得那些仍旧不甘、不服的皇族中人更是言语不得,一个个似病鸡似的低了脑袋。

    我想,他们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