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 作者:卫风无月.卫风.五月.水遥.云芊(起点vip2013-06-05完结,种田)-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添香只能好言相劝:“姑娘千万别生气,先养好身子才要紧。我听着,姨太太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因为老太太不愿意,大太太总不能忤逆老太太的意思。姑娘且放宽心养好病。姨太太给带来了好些东西呢,有药材,还有这么多补品。姑娘不是说想吃燕窝吗?我去给姑娘熬上吧?”
于佩芸躺在那儿,瞪着眼看着屋顶不作声。
第二天郎中又来了一次,换了个方子,吃了之后倒是稍微好些,起码不再呕吐了,腹泄也好转了一些。只是她整个人给折腾得大伤元气,只怕没有十天半个月的养不回来。
大太太给的二十两银子根本不搁花,请郎中买药就花了差不多一半,房东又来催付房钱。添香好说歹说,先给了一个月的,这下手头又拮据起来。
她看了一眼隔壁——杨奶奶平时走动得倒勤快,可是姑娘这一有事儿,她连个面都不露。这样的人根本靠不住,或者说压根儿就不该和她来往。
添香给自己琢磨着出路。她也没有攒下多少私房,本来想跟着姑娘,将来总会有个好的安置。可是姑娘现在根本指靠不上。
那能怎么办呢?
于家是不用想的,待下人一向刻薄凶狠,靠他们?肯定给她卖到暗不见天日的地方去。
刘家更不用说了。
想来想去只有朱家。
可是大太太心里只装着姑娘,她一个丫鬟,大太太不会在意她的死活——
可是除了这些人,她还能去找谁呢?
于佩芸病了这些日子,那位芳邻只来看过她一回,还端了一碗说是她亲手做的汤面。大太太倒是隔三岔五打发人来看她,可是就是不提接她去朱家的事情。
等她身子彻底好起来,能下床走动了,天气已经冷了起来。秋天到了尾声,树叶子都快掉光了。
而朱慕贤的大舅舅和舅母也在这时候上京来了。一是为了朱慕贤说的那件事,还有一件事情是因为朱慕贤的另一位表妹张玉馨未来的夫家是在京里,婚期也就只有两个月了,正好这时候进京来待嫁。
张家的老宅还在修缮中,张家一行人自然先住在了朱家。
大太太有好几年没有见过兄嫂了,兄妹相逢,自然有一番感慨唏嘘。大太太的兄长已经年近花甲了,头发已经白了大半,背也弓了起来。大嫂当年是个何待爽利泼辣的妇人,现在说话口齿都不清楚了。
亲人见面,固然很是欢喜。可是这么些年过去,兄妹都已经老了,也不知道见过这一面,还有没有下一回。
她嫂子张夫人倒是很看得开:“这有什么?谁没有生老病死?瞧,你孙子孙女都抱上了,自己还能不老?”
大太太对这个嫂子倒是很服气,未出嫁在娘家时姑嫂间也很和睦。
客套之后,张夫人直接问:“于丫头的事,我在老家恍惚听说了一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大太太正憋了一肚子话想说呢,嫂子这么一问,她话匣子一开,就滔滔不绝停不住了。先是痛骂了一顿于家夫妇黑心肝丧天良,又说刘家多么苛刻凶狠云云。
她嫂子一直安安静静听着,只在要紧处问上几句。
等大太太说到最近的事情,因为顾着朱家的名声,于佩芸病了也只能在外面熬着,不能接进来好生照顾。
她嫂子听完了之后,说了句:“你这事情办得不妥了。”
“正是呢,我也想好生照看她……”
“不。我是说,你一开始就不该让她上门,更不要说接她来家里住了。”她嫂子毫不客气地说:“有时候对孩子好,可不是一味纵着,顺着她就行了。她年纪小不懂事,你难道也看不出其中的厉害?于家不好,她该早打发人送信儿给我们才是。亲娘不在了,可是亲舅舅还在,她要真不肯嫁,于家难道不会给她出头?既然嫁了,就该守住本份。死了男人,就是装样子也该守足一年才是,不能给别落下话柄。”
“可是……”大太太有点儿张口结舌。
第二百四十四章
张夫人叹了口气:“你是不是觉得,于家不厚道,刘家也做了亏心事,他们了初一,咱们不妨做十五是不是?”
大太太在嫂子面前气焰矮了一截:“就是啊,他们做的那都叫什么事儿,芸丫头险些叫他们给活活逼死。刘家现在还不肯放过她,就指望着芸丫头能给他们那个痨病鬼儿子守一辈子寡……”
“你这就错了。”张夫人说:“正因为他们理亏,旁人才能同情芸丫头。可你倒好,纵着她,一点面子上的功夫都不肯做。原本咱们是占着理的,这么一来,旁人也不会站在咱们这一边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大太太有些不甘愿,可还是得承认她嫂子说得对。
“你另一个不是的地方,就是不该让她觉得,她还能嫁给贤哥儿,能登堂入室在朱家过日子。”
大太太这就不能答应了:“嫂子,可是芸儿现在这个样子,哪还能嫁进什么好人家?她下半辈子可怎么办?贤哥儿和她自小一起长大的,情份不同一般,她嫁进朱家,在我眼皮底下,有我照看着,我自然不会亏待她——”
“你胡涂。”张夫人打断了她的话:“你不会亏待她,我自然信。可是贤哥儿已经娶了媳妇,芸丫头进来也就是做个姨娘,姨娘该守的规矩,应有的本份,她能守吗?将来生下的孩子,也是庶出,这你都想过没有?”
“可是……”
“你可别说,你打算纵着她压到四少奶奶的头上,让她将来的孩子压到你的嫡孙头上。”张夫人板着脸:“宠妾灭妻不是小过失,你可还记得十来年前那个江状元杀妻案?你是想断送贤哥儿一辈子的名声前程吗?”
大太太想起许多年前那个案子。顿时打个了寒噤,嘴上还不肯服软:“那不至于,贤哥儿是个有分寸的孩子……”
“他有分寸,芸丫头可没有。”张夫人没说的是,你更没有。
张夫人下了论断:“做妾不是什么好出路。不到万不得已,我绝不会同意。这次办了玉馨的婚事,我就带芸丫头回老家。给她找户殷实的人家打发她嫁出去,她要是知道好歹,以后就该好好惜福过日子。你也是一样。别整天对儿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你那媳妇我看着不错,对你很是恭敬,也知道进退。”
大太太哼了一声:“得了吧。看着老实而已,其实滑头着呢。”
这个儿媳妇是老太太作主挑的,从根子上大太太就对她喜欢不起来。老太太平时就够给她脸了,再多给她几分颜色,可不得开染缸了?
再说,大太太不喜欢这个儿媳妇还有别的原因。
从她脸上什么都看不出来。永远那么不愠不火的。说她也只听着,脸上什么也不露出来。她越是这样,大太太越是心里忌惮。不知道她在盘算什么。是想和丈夫告状?还是想和老太太诉苦?
哪及得上芸丫头,是她的外甥女儿。又是她看着长大的,当然和她贴心。
“芸丫头现在独个儿在外头孤苦伶仃的……”大太太替外甥女儿诉苦:“说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上吐下泄的病了好几天。我倒是有心接她进来养养病都不行。嫂子,你说我这几十年熬过来,到现在连这点儿主都做不了,家里没个人把我放在心上。贤哥儿的爹就不说了,我只当他是死了。头上还压着婆婆,下头媳妇又不听话,我这日子过得一点儿趣儿都没有……”
张夫人宽慰她两句。
不过就张夫人看,小姑子的命还是不错的。她嫁过来之后也没吃过什么苦,朱家老太太是个通情达理的,生的儿女也都争气。至于丈夫——这世上几个女人是靠丈夫的的宠爱过日子的?
大太太现在孙子都抱上了,正该享清福的时候,可是她却只想着自己没有什么,不会想一想自己已经有了什么。
张夫人倒觉得李氏不错。之前听说是商户人家的女儿,还听说长相也不怎么样。张夫人的期望着实不高。这会儿见了真人,倒觉得比预期的要强多了。生得也很秀美,进退举止完全是大家闺秀的作派。
同样的行为,不同的人看感想完全不一样。
不卑不亢可以看成桀骜不逊,温婉大方是城府太深,和丈夫举案齐眉那是狐媚子不端庄……
大太太觉得大儿媳妇钟氏还勉强过得去,可是张夫人的看法和她恰好相反。在她看来长媳才是最重要的。将来的宗妇,那接人接物,心胸眼界都要有。钟氏虽然也算是官家千金出身,看应酬谈吐也过得去,可是她有个最大的缺点——她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身为长嫂,对兄弟姊妹和弟媳都容不下,生怕别人比她强越过她,这怎么能行呢?
只是这是朱家的家务事,张夫人不好就这事指手划脚。她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好生发送女儿出嫁,然后就是把于佩芸带回老家去,免得她在京城惹祸出丑。
于佩芸在春天的时候已经把皮袄典了,现在天气冷了起来,要是没有大太太送来的两件袄子,已经御寒的衣裳了。因为郎中说她现在身子没大好,不能出门——再说,于佩芸跟大舅舅并不亲,对那位老家来的大舅母也隐约有些畏惧。
记忆中这位舅母是个极讲规矩的,十分严厉的人。于佩芸以前就被她训斥过好几次,正好借着养病的理由不去朱家见她。
又林得了几日清静,嘱咐人盯着于佩芸那边不要松懈,然后去了铺子一趟。茶叶铺子开得红红火火的,回头客极多。有两家挺大的茶楼都从这里固定进货,有了口碑,扎稳了根基,这门生意可以细水长流的一直做下去。反正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人总是天天要喝茶的。铺子里账目记得很是清楚,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都看完了。钱嫂子在一旁恭恭敬敬地回话:“上个月刮大风,后院里仓房的瓦损了一角,找了个泥瓦师傅,连工带料一共是八百钱。还有给巡街和衙门的孝敬,咱们每个月交的是一两二钱银子的茶钱……”
这个相当于一笔治安费,因为多少有点背景,街面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