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鸾+1番外 作者:loeva(起点vip2013.01.10完结,腹黑、种田)-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沈氏心里委屈,想着若不是婆婆与丈夫为难,以至于沈李两家交恶,当年章家去把沈家弄过来时,说不定就把李家捎上了,他们又怎会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李家母子二人各怀心思地花几个钱雇了辆前往九市、布村一带送米面杂货的马车,一颠一颠地前往沈家,与此同时,裘安堂也带着陈大彪等人,奉命来到了同知衙门·找上了柳同知。
根据上面给他们的消息,德庆城内就数这位州同大人与章家关系最好,数年来时有庇护之举,若想从德庆将章家人带走,自然要选择此人为突破口。吉爷罗吉因为身份有些敏感的关心,不愿出面·裘安堂便代替他来到柳同知面前,只寒暄几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就讲了自己的来意:“家主人临国公,原是章家至亲,当年章家因罪流放,国公爷欲救而不得,迫于形势,只能隐忍,但多年来一直不曾放弃。眼下正有好时机,章大爷有功于国,朝廷也有意开恩,特赦章家人,也是对功臣的奖赏。可是柳大人也明白,当年的事情闹得太大,折在里头的勋贵大臣不知凡几,若是特赦了章家,那别家又赦不赦?为免引起混乱,今上的意思是,让国公爷悄悄儿把人接回去就是了,特赦令是齐全的,文书也没问题,只是不要张扬,想必柳大人也能体会朝廷的难处。”
其实他这话有些不合情理,章家既然是因为长子有功于国而被特赦,那同样遭受流放命运的人家若是无功,又哪里有资格求特赦?这实在算不上什么难事,偏他将这一点摆出来做了理由。然而,这颇为明显的破绽,柳同知却并未起疑,因为他想起了当初沈昭容曾经提过的话——临国公府石家曾经向章家人许诺,无论如何也会将他们救回去临国公府石家,本就是勋贵,在朝野都颇有份量,无论是当年石头山之变,而是这几年里新皇排除异己,都不曾受到不良影响,地位可以说是稳如泰山。这样的人家想要救几个亲戚,自然没有问题,问题只在时间而已。如今四年过去了,章家老大又确实有功,石家借机向皇帝求得特赦令,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至于不敢张扬的理由,那不过就是拿来搪塞人的罢了,随来人怎么说都行,因为明眼人都清楚,章家是因为与悼仁太子关系密切而被贬的,若是公开赦免,对今上可没什么好处。柳同知甚至想到了,章家老大多年来也没少立功,怎么从前没能得到这样的恩典,偏在这时候得了呢?前不久,朝廷才斥责燕王府与辽东都司武官结党意图不轨,才几天功夫辽东都司的代总兵就得了赏赐,难不成是章敬抛开燕王,投靠了朝廷?
柳同知心下浮想联翩,嘴上却没怠慢:“我明白,这也是人之常情,不知尊驾可有文书?朝廷旨令?”
裘安堂瞥了陈大彪一眼,后者连忙从怀中取出文书,摆在柳同知面前。柳同知一看,就认出上面的印鉴是真的,旨意与文书都与从前见过的没有两样,暗暗松了口气,也为章家人高兴:“这真是太好了。”但马上又转喜为忧:“可是……章家三子章敞前些日子接了差使,要押送军粮前往安南前线,如今才出发半个多月,还要等些日子才能回来。”他顿了顿,又补充说,“而且章百户的小儿子听说正在害病,病得还不轻,连日在山上休养,传出来的消息不大妙-,连章敞的女儿都被过了病气,眼下也不知怎样了。如此情形,想来章家人也不便出远门,若是尊驾着急的话……”
裘安堂皱起了眉头,万万没想到事情居然会有这样的变故,他还以为很快就能把人接走呢。长时间留在德庆等候是不可能的,他们伪造了密令,就是为了跟朝廷抢时间,一旦北面战事的消息传过来,本地的官员里总有人会发觉他们的破绽。
他看了陈大彪一眼,后者不动声色地建议道:“不如先去见过章家人,瞧瞧他们的情形再说?我们是奉了上命前来,不能耽误时间的。”裘安堂忙点头道:“就是这样,先见了章家人再说吧。
柳同知连忙应了,不但派人将他们送到九市见章家人,还亲自往知州衙门通报上司。知州这两日已经听说了他要高升的消息,更知道他过完年后就要离开,马上就是广东布政使司的督粮道了,那可是主管一省粮务的实权官!若是得罪了他,将来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知州此刻早已后悔了,若是早知道柳同知会升得这么快,他又何必处处与对方做对?
听到柳同知说的事后,知州立刻便拍着胸口打了包票:“柳大人放心,既然是京里来人,又有上命,一应文书官印都齐全的,咱们自然得把事情办好了,绝不会张扬的!”
柳同知温和地笑笑,又道:“章家怕是很快就要离开,只是他家那官司……”
知州忙道:“包在我身上吧!我这两日已经命人对沈儒平动刑了,不怕他不招!章家人此去,眼看着就要鹏程万里了,我等怎能叫贵人再为那等凶徒挂心?”
柳同知满意地离去了,面上还带着笑容,但刚回到自家,便迎面撞上了低头溜出大门的侄儿柳,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你又要到哪里去?!”
柳见是他,脸色一白,慌忙行了一礼,眼神闪烁地道:“回叔叔的话,侄儿收到母亲的来信了,她老人家已经应了侄儿的婚事,侄儿正要去沈家呢。”
第五十六章 婚书
柳同知阴沉着脸气冲冲地进了家门,见了迎出来的妻子劈头就问:“玦哥儿说嫂子来信应允了婚事,到底是真是假?!这几多久的功夫?嫂子怎会这么快就回信了?!”
柳太太忙道:“妾身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今早有个人忽然来了,说是信阳同乡,顺路帮大嫂捎信的,玦哥儿接了信,便欢欢喜喜地说大嫂答应他与沈家女儿的婚事了,我想要问清楚些,他便只说大嫂在信里说了些不大中听的话,若我知道了定要生气,我也不好多问。虽说咱们也写了信给大嫂,但以她的为人,若是坚信玦哥儿说的才是实情,不肯相信我们,也没什么奇怪的。”
柳同知心头怒火略平息了些,想起那位庶长嫂的脾气,倘若侄儿柳玦为了让她答应婚事,故意在家书里为沈家女儿说好话,又再编排些他们夫妻有意阻拦婚事的谎言,嫂子还真有可能会信了柳玦的话,把他们夫妻视作坏人。但这不是重点。
他沉声道:“你也太大意了,即便玦哥儿真是这么说的,你也该拿了信过来瞧瞧,至不济也要看一看信封上的字迹,看是不是嫂子的笔迹。你也不想想,从这里到信阳,别说半个月了,一个月都未必能到,更何况是一来一回?此刻只怕玦哥儿与你我写的书信都还没到老家呢,哪里来的回信?!送信来的是什么人?若是同乡,你可听见他说家乡话了?”
柳太太有些心虚:“这……外头来的人,又不知底细,我如何能见他?只是打发了门上的人去招呼,听说是寻玦哥儿的,便让人带他见玦哥儿去了。”
“糊涂!”柳同知闻言又恼了,“若真是家乡来人,奉了嫂子之命前来送信,无论如何也该来见过我们才是,万没有到了人家家里,却不见主人一面的。门上招待这人的是谁?快叫了人来问!”
柳太太无法,只得派了个婆子去叫人,不一会儿,门房到了,回答说:“那人口音有些象是福建人,小的听了觉得奇怪,也曾问过他,他说他长年在福州谋生,便沾染了那边的口音,还特地学了两句信阳话,只是听着有些古怪。但玦哥儿马上就过来将他拉走了,因此小的也没问清楚。”
柳同知打发了门房,便重重拍桌:“不用说了,若真是信阳同乡,又怎会这般鬼鬼祟祟的?这一定是玦哥儿找来糊弄我们的,那所谓的家书也定是他伪造,怪不得不敢拿来给我们瞧!”又埋怨妻子:“无论如何也该问清楚了才是,你怎么就由着他乱来了呢?我明明说要了将他禁足的,你倒好,我不在家时,他要出门,你也不拦着。”
柳太太心里委屈得不行。说真的,她跟柳玦的母亲委实不对盘,明知道对方在信里不可能有什么好话,她又何必多问?这些日子他们夫妻没少劝说柳玦,但柳玦就是一根筋地要结这门亲,真叫人气死。横竖不是她的儿子,她何必多操心?到头来还要叫柳玦母子俩埋怨,就让柳玦娶了沈昭容,让那位自以为是的嫂子知道自己的儿媳是个罪犯的女儿,看她还有没有脸面在族中立足,才叫痛快呢!
抱着这样的念头,柳太太便红着眼圈道:“老爷,妾身倒想问清楚呢,可玦哥儿既然连伪造家书这种事都做出来了,又怎会让妾身知道实情?那毕竟是嫂子写给玦哥儿的书信,玦哥儿不给,妾身总不能抢过来瞧吧?”
柳同知闻言更生气了:“从前看那孩子还老实,怎么如今越发昏头了?!”
这时柳璋得到消息赶了过来,便对父亲说:“以哥哥的性情为人,即便真有心要瞒骗父亲,也想不出这样的法子,只怕是别人的主意。”
柳太太忙道:“多半是沈家丫头出的主意!那丫头心眼儿多着呢,又不要脸皮,什么事做不出来?定是她调唆着玦哥儿寻人装老家信使,又拿那假的家书来糊弄我们!”
柳璋提出疑问:“好好的,她为何要这么做?若是为了她父亲的案子,先前也没见她做什么过分之事呀?都已经使了银子打点了,案子也压了下去,如今她强要与哥哥定下亲事,到底是在谋划些什么?难不成,她是听说了父亲即将高升之事,才不管不顾、死皮赖脸地要巴上来么?”
柳同知想了想,已经有了答囘案:“也许有这个可能,但还有别的缘故。今日我在知州大人那里听说,他已经命人对沈儒平动刑逼供了,打算在年前把案子了结,而我们家又很快就要离任。沈家女儿大概是心急了吧?”
柳璋皱皱眉头:“咱们家既然要准备走了,还是不要沾染上这个麻烦的好。只要不曾将婚事定下,等我们带着哥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