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夫之王-第6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徒练拳这一小节通篇为激进有力的打击乐配乐,画面内部、外部节奏均偏快,鼓声配合拳脚声、打击木桩声,主要的拳脚打击点和鼓声节奏点一致,使观众感觉到不同时间段、不同运动机位拍摄的练拳场面连接在一起时,看的流畅、舒服,不生硬。
窗上挂着的三块儿被由外向里的风吹得摇摆的蓝色窗帘,暗示叶问这一家三口生活的不安定,镜头落幅为叶问和妻子在吃饭,摇拽的窗帘为背景,而且是粗茶淡饭,暗示其温饱是问题。
“先交学费,先交学费。”
当叶问不好意思向学生们收学费时,影城中顿时发出一阵哄笑,堂堂一代宗师连向徒弟们收学费,都如此害羞,让人无不感觉到叶问骨子里偷出来的人情味,就像邻居大哥一样,活生生的感觉,无比亲切。
正如王小虎半年前面对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样:《叶问2》在生活、环境、时代融入方面做了很多细节上工作。
但是。。。。。。
换做任何人老看这些生活方面的情节都会乏味,哪怕再真实再温馨再亲切,要知道《叶问2》是功夫片,不是文艺片,更不是言情片。
这时有些观众开始沉不住气了,特别是那些习惯了王小虎快节奏风格的影迷,在他们的印象中,王小虎所拍摄的每一部电影,上来都是一通快打,利用犀利的拳脚功夫,和大气磅礴的战争场面来吸引观众。
《叶问2》一开场十几分钟,通篇都是讲述生活方面的故事,谁看多了都会腻。
“嘿,难道小虎所说的生活元素就是这些?”坐在贵宾室内的金庸,也开始纳闷了。
邵逸夫说:“别着急,我感觉快了,他不会做无用功的,就像你写的武侠小说,动辄几万字来叙述,没有那个主角是一开始登场的。”
被邵逸夫一提醒,金庸免不了老脸红起来,精心比心的话,老邵说的太一针见血了,不说别的小说,单就《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两部吧,男主人公出场都是几万字后,女主人公恨不能中场出现,要不是金庸的武学泰斗招牌摆在那里,还真没有几个人有耐心看下去。
“纵观香港众多导演中,王小虎是把握节奏的第一人”余永健并没有感到丝毫不适,相反,这些故事情节很有香港时代气息,他起码在好几组画面中看到隐喻的“狮子山精神”。
不过他感到有些可惜,因为王小虎的电影不参加金像奖,否则的话,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服装设计、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动作设计,恐怕都得让《叶问2》包揽。
因为太强,因为太耀眼,因为太逆天,王小虎放弃参加金像奖,将更多的机会让给其他电影作品、新人,这样的大度和胸襟,让余永健除了佩服,找不到另外的词汇来形容。
北京,人民大会堂内,中英谈判几十名代表也在观看《叶问2》,不同于各大影院中轻松、热闹的气氛,这儿显得有点沉闷,双方代表都面无表情,一脸严肃的盯着大银幕,谁也不说话,不吭声。
表面上如此,但是双方代表心里边却又不同的想法。
比如中方这边,怀旧方式的开头,让他们感觉很好,用怀旧的方式磨平了大陆和香港之间无法逾越的仪式形态节点,比如电影中并没有讲述叶问为何到香港,而是冲一个拳术宗师的角度,自然而又平滑地从二战过渡到冷战,从内地过渡到香港。
个人命运的深度聚焦与水到渠成的叙事线索,恰到好处地弥合了内地与香港原本因政治分立而造成的认同差异。
充分将王小虎的高明之处表现出来,可以预见的是,《叶问2》上映后,大陆的观众能够看到香港五十年代的画面,既延续着血脉相承的家庭观念,又坚守着一如既往的亲切感。
叶问从佛山到香港,恰恰隐喻了大陆、香港之间不可磨灭的关系,中方代表正襟危坐,虽然板着脸,但是眼睛里却蕴含着笑意,那是一种窃喜,一种欣赏,一种佩服。
而英方代表这边,在看过码头禁运的情节后,心里也如掀翻的五味瓶一样,禁运,赫然是港英政府面对以美国佬为首的联合国时,产生的一种无奈和妥协,但是在无奈和妥协中,港英政府又及时做出很多疏通工作,这些工作都赫然在《叶问2》的某些画面中表露无遗。
“泰格,你真是两边都不讨好,两边都不得罪啊”港督尤德心中说道。
一个中国式的香港,这就是《叶问2》前20分钟里,通过生活元素所折射的内涵,经过王小虎修改、加工后,在全球的大银幕上揭开序幕。
第778《叶问2》首映(四)
自从萌生拍摄《叶问2》的想法后,王小虎一直权衡利弊,毕竟“中英联合声明”还没有发布,想要按照前世的剧本来拍摄,肯定有很多限制。
虽然英国人不会向大陆那样,利用政府的铁骑来全面封杀,但是如果丝毫不做修改,照搬原剧情,协和国际免不了要受到影响。
所以他在保证原来经典的基础上,将前二十分钟的文戏进行了修改,比如增加上了“码头禁运”、“全港大规模失业”、“英国人采取的相应措施”等等。
当然,这些画面都是一闪而过,却能很好的将港人、港英政府在那个环境下,所处的种种压迫,无奈展示出来。
两边谁都不讨好,谁也不抹黑,老子直接用真实的历史进行加工、润色,让那些胡说八道的人见鬼去吧
看似有些拖拉,实则有重要的作用。
就在观众们快没有耐心的时候,银幕上的情节忽然加速
某天,黄梁在街上遇见自称洪拳弟子的流氓阿基把咏春传单撕毁,意气之下向其提出挑战
学了一段功夫的黄粱出手果然厉害,利用咏春贴身短打,将阿基打倒在地,大声叫着:“服不服。”
可惜这种单挑的精神放在当时的武术界并不成立,洪拳弟子一拥而上,将黄粱抓进鱼档,派人去天台报信,让叶问带着钱去赎人。
看到这儿,观众们精神头一振,知道好戏要上演了。
果不其然,影片播放到25分钟时,第一个高潮来了:叶问单枪匹马来到管涌鱼档,音乐同时悄然响起,观众们浑然不觉他们的注意力、呼吸、心跳已受到音乐的影响,他们紧握着拳头,咬着牙,心跳加速,屏住呼吸,一眼不眨盯着大银幕。
“打他”
随着饰演阿基的吕良伟一声大喝,洪拳的徒弟们一拥而上,叶问护着黄粱,三拳两脚轻易化解危险,被叶问打个趔趄的阿基一怒,又喊了一嗓子“砍他”
瞬间,那些洪拳的徒弟们拿出一把把明晃晃的砍刀,有人甚至抡起秤钩,镜头这时候刻意减速,然观众看到锋利的秤钩,开刃的砍刀。
加上紧张的背景音乐,观众们的心脏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上,乖乖哟,人家可是几十人呢,又拿着砍刀,又拿着秤钩、钢管什么的,叶问师徒可怎么闯出去啊。
担心的表情直接挂在观众们脸上,有些人甚至使劲吸口气,然后屏住,在心里为叶问师徒干着急。
但是银幕上的叶问却一点都不着急,面对袭来的洪拳弟子,他用咏春快打,就听一阵砰砰砰的日字冲拳过去,倒下几个人,三五人抢攻之下竟是应付自如,出招干脆,一招制敌,却又处处留手,让观众们看的大呼过瘾。
而且观众们还发现,这场打戏很有特色,与时下流行的功夫片、动作片有本质的区别。
成龙他们玩的是拼命和心跳,王小虎则是更加注重实战,无论是空手夺白刃,还是一人对多人,都是按照街头巷战的模式来进行,那些挥舞的砍刀,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中的古惑仔们。
“真酷叶问拿着砍刀的样子好靓”
“这是砍刀吗,怎么感觉比双节棍还要厉害”
“要是叶问用刀刃的话,那帮家伙早就死一百次了”
“八斩刀原来可以这样用,回头我也要学”
“你别指望了,除非你的人品中正,经受考核才可以学到八斩刀,你忘记前阵子咏春门那个什么梁挺的。。。。。。”
观众们的声音不断传来,等叶问施展咏春八斩刀绝技,将鱼档内的洪拳弟子打的东倒西歪,立刻擒住一名弟子,缓缓退出鱼档。
看到这儿,观众们立刻热烈鼓掌,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王小虎在电影里八斩刀玩的好,眼花缭乱不说,又透着一股宗师的派儿。
“小虎,这场戏设计的不错嘛,我想明天会有更多人报名学咏春”李小龙小声说道。
王小虎耸耸肩说:“不会轻易传授的。”
香港其他电影公司的老板、导演、演员也受邀参加了首映礼,在佩服王小虎设计的武打动作精彩之外,他们对于王小虎舍得花钱高山仰止。
不说别的,那些木桶、卡板、旗帜、招牌、鱼勾、鱼刀、竹竿,以至半透的天幕、剥落的石柱、运货的木车、墙壁的招纸等道具多不胜数,加上多处的水洼倒影,配合鱼市场工人的汗衣、围裙、水靴,在昏黄的和暖色调下,尽显当年的生活质感与层次。
“与实景没有区别”徐克感叹道:“张叔平虽然美术功底扎实,但是没有王小虎狠砸钱,也不可能打造的这样真实,细节,细节真的很关键”
然后徐克扭头对美滋滋的张叔平说:“阿平,以后跟我合作吧。”
张叔平挠挠头说:“这个。。。。。。这个再说吧。”
徐克翻翻白眼,好嘛,这小子开始摆谱了。
其实想想也对,凡是与王小虎合作过的人,现在都已经成为行业内的翘首,不说洪金宝、成龙他们,就说张叔平吧,有过《射雕》的磨练,《叶问2》的加深,很大程度上让张叔平开阔了眼界和思路,一下跃居美术行业的前几名,身价倍增。
可以肯定的是,之后张叔平的前途一路平坦,会有更多的导演邀请他加盟拍摄。
徐克心思着啥时候也跟王小虎合作一下,拍摄一部超越自己水平、风格的电影出来。
脍炙人口的“鱼档救徒”总算提起了观众们的兴奋点,接下来的故事直接引出了影片另外的配角:洪震南。
“谁批准你教拳的?你懂不懂规矩?”
老洪的身份更像当